“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
在广东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积极响应,将目光聚焦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垃圾分类。近日,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来到潮州西湖公园,开展了一场耳目一新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助力绿美家园建设。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实践队队员们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环节,通过“绿识争辉”“壶落归青”等趣味游戏,让垃圾分类知识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进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绿识争辉”环节,实践队队员们提出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群众们积极抢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如当问到“过期药品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一说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呀?”这时候一位阿姨抢答道:“是错的”声音充满自信。
图为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知识问答
图为群众参与“绿识争辉”“壶落归青”趣味游戏为了让群众更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实践队员们还向大家派发了自制的垃圾分类小册子和扇子。小册子里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标准、方法以及意义;扇子上则印有与环保相关的法律知识,让群众在炎炎夏日也能随时查看垃圾分类知识和与环保相关的法律知识。
参与者展示实践队分发的宣传单和扇子此外,群众通过参与这些游戏,还有机会赢取实践队自制的文创环保袋子、法小凤贴纸和钥匙扣,以及带有潮州特色景点的明信片。这些精美的小奖品不仅激发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成为了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流动载体。
越来越多行人被文创吸引而来参与活动
“通过这些垃圾分类相关的游戏和宣传册,感觉到大学生们是在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实实在在的贡献。”一位老爷爷说道。当问到一位家长对实践队通过摆摊的形式进行宣传的评价时,一位家长对活动赞不绝口。“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好,通过奖品激励孩子们,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知识。”
只有当垃圾分类的理念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化作日常践行的自觉,城乡环境治理的群众根基才能愈发坚实。而实践队组织的这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趣味游戏串联知识普及,在城乡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悄然打破理念与实践的隔阂。这份青年实践的热忱与创新,正如同春日里播撒的种子,在“百千万工程”的沃土上生根发芽,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注入鲜活的青春动能。新时代青年更加应当以青春之力为城乡协调发展提速、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彩,让这份守护的力量生生不息,扛起这份保护绿美家园的责任。
图为实践队活动结束后的大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管子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