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遇见非遗:我们的”三下乡“,在针线里触摸千年花瑶的心跳

发布时间:2025-07-31 19: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贺明旺 沈家欣   阅读 2.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0日湖南工商大学青衿传薪队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的调研正式开始。

阿婆针线如蝶舞动。我们屏息围观,直到她向我们展示布面—— 星辰、交缠的龙纹瞬间迸现!没有图纸的‘盲绣’,却精准如程序编码,交相呼应的对称图案,令我们刮目相看。后来我们得知:她们的绝招是“数针”,也正因为“数针”才有了如此对称的图案,得以有如此多绚烂的图案。

当我们的镜头聚焦在阿婆衣襟上飞舞的挑花纹样时,阿婆伸手拉住队员:“试试看呀!” 不待回应,彩绣筒裙已捧到眼前。

指尖抚过细腻的土布,惊叹纹样竟如此鲜活——龙形图腾盘踞裙摆,星辰纹在腰口闪烁。淳朴的阿婆热情的帮我们层层系上织锦腰带,戴上挑花帽。

在裙摆上,我们也能窥见上千年流传下来的渡海神话的历史痕迹。据瑶族分支共有的《过山榜》记载,其始祖盘瓠助皇帝平乱,娶公主为妻,后携六子六女乘龙渡海,建立瑶族十二姓氏。“人骑龙”正是对这场创世迁徙的图腾化记录——龙象征劈波斩浪的巨舟,人代表族群祖先。花瑶因无文字,便将历史绣进衣襟。龙背上常绣有孩童或男女,暗喻渡海时繁衍的子孙,印证“迁徙-定居-繁衍”的民族叙事。

我们与当地居住的村民进行深度交流,探讨相关对非遗文化和非遗传承的了解情况,我们认识到,瑶族本地人将挑花视为瑰宝,国家也对当地的文化遗产大力扶持,搭建了花瑶民俗体验馆,挑花体验基地等一系列传承和弘扬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的场所;花瑶挑花是当地女性才会从事的活动,传女不传男,女性从八岁就开始学习挑花,挑花文化将会贯穿她们的一生,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例如“讨念拜”,“讨僚皈”等重大节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穿上传统服饰过节。

花瑶挑花远不止是一门手工艺,而是这个无文字民族的 “活态基因库”,承载着其生存哲学、身份认同与宇宙观。非遗的守护,从来不是固守时光的标本,而是让过去与未来在此刻相拥。我们带走的不仅是镜头下的纹样,更是一粒种子——关于文化根脉的觉醒,关于年轻一代接续薪火的承诺。下次再见时,愿更多人能看见这抹斑斓依然在岁月里骄傲地盛开!

撰文 | 贺明旺

图片 | 熊翰文

审核 | 吴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家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