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河口县桥头乡老卡街,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内围满了村民。“‘百香果’要这样念”,志愿者指着卡片示范道。一位当地果农跟读三遍后笑道:“这回跟外地人谈价更有底气咯!”不远处,老卡街上的小朋友指着壁画用普通话说道:“墙上的石榴籽会发光,因为民族团结亮晶晶!”
2025年7月17日至24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青系红河·瑶梦之行”实践团跨越山河,深入云南红河边境一线。他们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将军嫂幼儿园里的稚嫩童声、戍边哨所上的铿锵誓言、河口口岸中的商贸对话、民族村寨间的笑语欢歌紧密串联,在祖国西南边陲精心绘就了一幅“推普筑基,语言兴业”的壮丽振兴画卷。
推普育苗:童声筑梦润边疆
军嫂幼儿园的美术课上,一位小女孩指着亲手描绘的自画像,用普通话开心地问一名队员:“姐姐,你看这像不像我!”在军嫂幼儿园的时光里,推普贯穿所有课程。在科学课上,当孩子们目睹“水果电池”点亮灯泡的瞬间,他们用普通话惊呼“柠檬发电啦!”;在书法课上,志愿者字正腔圆地用普通话讲述汉字源流,孩子们屏息凝神,在墨香中触摸千年文脉的温度;在《中国字中国人》手势舞教学中,孩子们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齐声跟唱,一招一式比划横竖撇捺,童声中激荡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切认同与自信。
图为团队成员教孩子们制作水果电池
戍边铸魂:边境线上的语言接力
在“戍边英模”杨天才同志守护了整整三十五载的边境线上,实践团学子们来到杨老家中,听着这位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卫国戍边英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老界务员讲述那段动人心弦的戍边故事。
实践团学子还踏上了那条被当地人敬畏地称为“天梯”的巡边路。在戍边同志的带领下,大家小心翼翼地沿着“天梯”向上攀登。登顶之时,戍边同志对大家说道:“建设边疆、守护家园,将来要靠你们青年一代!记住,普通话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是拧紧民族团结的‘连心锁’ ,是筑牢边境安宁的‘无形长城’!”听完戍边同志的嘱托,队员们肃立在神圣的界碑前,挺直脊梁,用清晰、洪亮、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边有我!守土有责!” 这一刻,语言的纽带将戍边人的忠诚坚守与青年学子的热血担当紧紧相连,共同诉说着对脚下土地最深沉的挚爱与守护。
图为团队成员听杨天才同志讲述经历
口岸兴业:语言打通贸易动脉
在河口口岸,团队走进街头巷尾的商铺,与店主们面对面交流。从百货商店到特色餐馆,从便民超市到农资店铺,团队成员逐一发放推普调研问卷,详细了解商户在日常经营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遇到的语言障碍以及对推普工作的需求与建议。一位经营越南特色美食的店主表示:“来店里的顾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还有外国游客,说好普通话才能更好地介绍商品,生意也能做得更顺。”朴实话语背后,是“语言红利”正实实在在转化为商户增收的“真金白银”。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推普调研工作
乡村蝶变:同音共谱致富经
老卡街是典型的边境村寨,也是河口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重点村、党建引领强边固防示范村。队员们在桥头乡副乡长曾琦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参观调研了老卡街。
“中寨村、东瓜岭村等四个行政村,18-60周岁,已通过培训取得了合格证,比例达到了95%以上。”在老卡街党建长廊上,曾琦同志这样告诉我们当地推广普通话的情况。他们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普通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琦同志坦言,桥头乡是一个以苗族壮族为主体的民族乡,“生活习惯以方言交流为主”,对于普通话的接受程度及使用意愿相对不高。“下一步,我们持续做好河口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建设。”桥头乡将计划通过与义务教育老师加强合作等方式,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设。通过采访与调研,同学们对于当地的生活情况、普通话推广情况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图为团队成员在老卡口岸合影
当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青系红河·瑶梦之行”实践团的旗帜最后一次拂过红河岸畔,他们在军嫂幼儿园埋下的普通话种子已破土抽芽,在戍边“天梯”烙下的青春誓言正与界碑同频共振,为口岸商铺注入的“语言红利”正化作纷飞的订单,更让桥头乡在普通话普及率增长中结出“同音共富”的硕果。这条蜿蜒的西南边境线上,由青春足迹铺展的振兴长卷,终将见证川大化工学子以推普为炬,点燃边境每一颗"石榴籽"中跃动的希望星火。(通讯员:张宸溪 李儒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宸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