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践履志,校地协同启新程 —— 城市建设学院晨曦志愿服务队与南成村干部共话基层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31 19: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孔祥政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孔祥政、力江娟、余俊洁) 近期,长江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服务乡村、助力振兴的热情,奔赴通山县南成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与当地村干部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座谈交流。旨在通过校地深度对话,与同学们交流实践心得共话基层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座谈会上,南成村村干部成家辉代表村里感谢长职学子社会实践期间的辛勤付出,正是学生们的到来,给村里焕发了新的生机强调,同时也和大家交流南成村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特色资源开发不足等诸多挑战。希望能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南成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村干部交流 力江娟 供图

驻村年轻干部丁好以自身经历出发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两年来的驻村经历,他提出:

1.基层工作首要是要有奉献和坚持的精神。基层条件艰苦,工作繁琐细碎,唯有怀揣无私奉献之心,秉持坚韧不拔之志,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坚守初心,为村民谋福祉。

2. 基层工作并非单一模式,有的岗位需要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人要深入基层,打牢群众基础。只有真正走进村民家中,倾听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困难,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工作开展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来自城市建设学院的辛窑青同学作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感悟。她满怀感激地说道: “最让我震撼的是参观当地的竹子加工厂,它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还为当地盛产的竹子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模式太值得学习了!”艺术设计学院的马炎彬同学说道:“往后的社会实践或许可以增设更多沉浸式实操环节,让同学们能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乡村的理解。艺术设计学院的卫思怡同学,她感慨地说:“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南成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熟悉的风景、亲切的乡音,都让我倍感温暖。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未来无论多远,我一定还会回来,带着新的想法和创意,继续为南成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城市建设学院的余俊洁同学用朴实的话语传递着对实践的热爱:“这次三下乡的每一刻都弥足珍贵,走访村落、参与调研的经历,让我看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城市建设学院的杨正军同学的分享格外真挚动人。他出身农村,此次社会实践,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老家生活条件仍有待提升。他坚定地表示,未来将努力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村干部分享基层经验与实践队员们 方玉清 供图

驻村工作队队长周勇说道:“同学们出色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从入户调研、企业走访、送教下乡、美化家园,每个场景都映照着青年学子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担当。希望你们能将实践中收获的泥土气息与人文温度,转化为未来学习生涯的养分,始终保持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青春在知行合一中绽放更明亮的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孔祥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