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杨文萱)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提升乡村文化素养与安全意识,山东航空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拳拳红心,小陶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暑期在淄博市黑里寨镇杨四官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从7月15日持续至7月18日,志愿者通过墙绘创作、海报张贴、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及防诈骗知识宣讲等形式,为乡村注入文化宣传与安全防护力量,同时积累实践经验。
墙绘与海报:让宣传融入日常
7月15日清晨,志愿者携带颜料、画笔、海报前往村内主路一侧(人流量较大区域)开展工作。墙绘创作遵循“简洁直观、突出重点”原则,先用粉笔勾勒“推广普通话”文字轮廓,反复调整确保各年龄段村民清晰识别,最终以红、黄两色呈现“讲好普通话,沟通无障碍”等醒目标语,线条工整、色块均匀。
图为志愿者进行推广普通话墙绘创作
同日下午,志愿者清理墙面后,依次张贴普通话和防诈骗宣传海报。前者有“讲好普通话,交流无障碍”等内容,后者以“警惕防诈骗,看好钱袋子”为核心,均字体适中、简洁明了,并用胶带固定边角。村民路过偶有驻足,让宣传自然传递。
图为志愿者张贴海报
调研与宣讲:精准传递知识
7月18日,志愿者开展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与防诈骗知识宣讲。调研中,以“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发现其校园用普通话频率高、家庭低,多数表达清晰但有口音,希望通过活动提升;以“拉家常”形式与老人交流,发现其能听懂普通话但日常用方言,对外交流受限,虽认可普通话价值却少主动使用,多数愿学简单短句。
图为志愿者调研村民普通话使用情况
随后的反诈宣讲,志愿者结合村民生活习惯,针对“冒充亲属借钱”“推销假冒农资”等农村常见诈骗类型,用村民熟悉的语言讲解真实案例,提供列有“不向陌生人转账”等要点的宣传页。初期部分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案例分析深入,村民逐渐投入,有老人分享险些被骗经历,志愿者借此强调防诈原则。
图为志愿者向村民讲解防诈骗知识
活动成效:兼顾文化与安全
此次活动从文化宣传与安全防护两维度服务乡村,始终“以受众为中心”——墙绘和海报选址、内容贴合村民习惯与接受能力;调研和宣讲根据不同群体调整沟通方式。不仅让普通话推广和防诈知识走进乡村,提升村民意识,也让志愿者认识到基层服务需“接地气”,要用村民理解的方式沟通,才能让知识落地生根。志愿者表示将运用此次经验,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文萱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