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脉 赓续精神——愛康社会实践队探访史官镇历史文化遗址

发布时间:2025-07-28 10: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海红 张怡清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爱康社会实践队踏上史官镇的土地,在仓颉庙的古柏浓荫中触摸汉字起源的温度,在西北野战军遗址的斑驳痕迹里感悟革命岁月的赤诚。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队员们在历史的经纬中读懂了文化传承与精神赓续的深刻意义。

图为队员们到达仓颉庙的合影

仓颉庙内,千年古柏虬枝盘旋,见证着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队员们驻足于《仓颉庙碑》前,碑文记载的“仓颉四目,观鸟兽之迹,创文字以代结绳”的传说,不再是课本上的遥远故事。讲解员指着庙内的“字圣”塑像说:“汉字的诞生,让文明有了可载之体,让思想有了流传之径。”队员们轻抚着那些镌刻着古老文字的石碑,仿佛看到了先民们在龟甲兽骨上刻下第一笔符号时的郑重,更体会到“敬惜字纸”背后对文明传承的敬畏之心。

图为队员们参观仓颉造字的过程

图为队员们观赏石碑

图为队员尝试临摹各种字体

从仓颉庙到西北野战军遗址,时空的指针跨越数千年,却同样跳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脉搏。在西北野战军曾驻扎过的窑洞前,队员们凝视着墙上斑驳的标语——“为人民解放而战”。当地文史专家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这里休整练兵,战士们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学文化,用仓颉创造的文字写下战斗檄文,用手中的枪保卫这片孕育了文明的土地。”文字的力量与革命的激情在此交汇,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仓颉创造的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而西北野战军的战斗,正是为了守护这份精神纽带得以延续。

图为队员们参观西北野战军旧址

图为队员们查看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图为队员们在西北野战军旧址的合影

此次史官镇之行,愛康社会实践队将文化探访与红色教育相结合,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又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既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要做红色精神的践行者,用青春力量担当时代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李海红 张怡清

摄影师:沈相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海红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