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励行”儒韵绿脉实践团三下乡:助力“百千万工程”——探寻非遗瑰宝之翻花

发布时间:2025-07-28 10: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萧楚灵、罗政博   阅读 6.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翻花妙,翻艺娇

巧手承千载,匠心映今朝

童之趣,艺之骄

翻花传雅韵,创意永昭昭

“巧手翻飞千变幻,非遗瑰宝韵悠长。”在非遗的璀璨星河中,翻花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是民族技艺的鲜活见证。2025年7月25日,广东培正学院“励行”儒韵绿脉实践团开展翻花传承活动,将非遗文化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在他们心中播撒下“非遗传承种子”,助力文化薪火相传。

▲图为队员播放视频介绍翻花

翻花溯源,古艺新探

课堂伊始,月亮老师抛砖引玉,巧妙地结合生活实际,带领着孩子们踏入传统翻花艺术的神秘花园,开启一段妙趣横生的文化探索之旅。课堂上,月亮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翻花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从翻花在民间悄然兴起的古老岁月,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每一个细节都讲述得生动而详尽。紧接着,月亮老师又细致地阐述了翻花的制作工艺,从选材的考究,到每一道工序的精妙之处,仿佛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大门。透过这扇门,孩子们得以窥见传统技艺背后的匠心与智慧,翻花这一传统技艺的神秘面纱也在此缓缓揭开。

▲图为队员为小朋友们讲解翻花制作步骤

巧手匠心,技艺传承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工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翻花的制作中。在折叠纸张时,孩子们小心翼翼,手指轻轻按压,沿着预先画好的折痕,精准地将纸张对折、再对折,每一个角度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剪裁环节,他们手持小剪刀,神情专注,剪刀在纸张间灵活游走,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匠心之歌。穿插时,他们更是屏气凝神,将各个部分仔细拼接,眼神紧紧盯着每一个接口,生怕出现一丝偏差,仿佛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月亮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步骤,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着不同的折叠方法,让手中的翻花呈现出千姿百态。从选材的讲究到折叠的技巧,从造型的设计到色彩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与智慧。

▲图为队员帮助小朋友制作翻花

翻花绽放,创意无限

当一件件精美的翻花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惊叹与欢呼声。这些作品,绝非仅仅是孩子们智慧简单凝聚的成果,它们更像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的鲜活注脚,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匠心的血液。

在展示过程中,孩子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不同创意间的激烈碰撞和真诚交流,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开阔,也让他们对翻花这一传统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这次翻花课堂,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门传统技艺,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了无限的创意与想象力。

▲图为小朋友向队员展示翻花

传统翻花课堂虽已落下帷幕,但文化的传承之路永无止境。此次翻花课堂,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承,更是一场以匠心为引的文化接力。孩子们化身小匠人,以纸为材、以手为器,在折叠穿插间倾注心血,于细微处展现匠心。他们从传统翻花技艺的精妙中,感受着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创意表达里,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展望未来,广东培正学院“励行”儒韵绿脉实践团将带着对文化的敬畏与坚守,继续深入探寻更多传统民间技艺,精心设计出丰富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为孩子们架起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一起共赴新程,让古老的翻花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图为小朋友们与翻花合照

文稿丨刘静妍

编辑丨蔡晓冰

摄影丨蔡晓冰 杜紫妍 杨芷仪

初审丨罗政博 萧楚灵

复审丨余厚艺

终审丨李慧 伍婷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政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