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铁训练段三下乡实践:青年学子在钢轨信号间感悟铁路担当

发布时间:2025-07-28 15: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孙星宇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七月的武汉骄阳似火,一群铁路信号专业的青年学子走进武汉高铁训练段,开启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钢轨的温度、转辙机的轰鸣、师傅们满是油污的手套,成为他们最生动的“教材”。

从展厅到现场,触摸高铁发展脉络

武汉高铁训练段展厅内,学子们驻足弧形巨幕前,屏幕上磁悬浮列车疾驰的画面,直观展现着高铁技术前沿成果。讲解员结合实物展陈,介绍磁悬浮技术在动力、悬浮控制等方面的突破及交通网络应用前景。玻璃柜内,锈迹斑斑的机械信号机零件、泛黄的调度日志等老物件,与智能应答器形成鲜明对比,清晰呈现铁路信号技术的迭代历程,让学子们深切感受中国高铁发展的速度与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未来高铁概念视频。马清秋 供图

道岔旁,体悟安全背后的责任

实训场的钢轨被烈日炙烤得发烫,学子们围蹲道岔旁,专注学习转辙机操作。师傅手持扳手演示S700K型转辙机结构,汗水滴落铁轨瞬间蒸发,着重讲解锁闭齿轮与齿条块咬合误差需控制在0.5毫米内,否则将危及行车安全。有学子尝试操作老式ZD6转辙机,费尽力气才让尖轨微动。师傅介绍,高铁虽以电动转辙机为主,但手摇技能不可或缺——去年暴雨冲毁电路时,正是靠人工摇转30多组道岔保障了通车。看着师傅手背因常年操作留下的老茧,学子们对“工匠精神”有了具象认知:那是每一次精准操作中蕴含的责任与坚守。

▲图为驻段讲师在道岔旁为团队成员们讲解转辙机结构。马清秋 供图

模拟调度室,在实操中锤炼本领

模拟调度室内,“某区间轨道电路红光带”的故障提示闪烁不停。师傅手持万用表带领学子排查:先测控制台电源接口,220V的读数排除供电故障;再查模拟轨道受电端接线端子,万用表指针的剧烈跳动暴露异常。通过轻拉线缆观察数值变化,判断为接口虚接。师傅示范处理,剥开氧化线头打磨重接后,表针稳定指向95V,屏幕红光带转为绿光带。整个过程中,师傅强调测量需按序排查,每一步都要扎实,让学子们在实操中夯实了故障检测的逻辑与技能。

▲图为驻段讲解为团队成员们讲解故障排查。马清秋 供图

五天实践里,钢轨的灼热、转辙机的震颤、万用表指针的跳动,在学子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他们不仅学到专业知识,更读懂了中国高铁“跑得稳、跑得远”的密码——那是无数铁路人在平凡岗位上,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的坚守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们和驻段讲师在高铁训练段合影。马清秋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星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