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翟国勇 钟丽冰)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结合团中央“暑期三下乡”活动,湛江科技学院“育见行远”实践团于7月13日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成功开展了为期五天以“行至远乡,育见星光”为主题的支教活动,这支携带多元课程的青年大学生队伍,用英语与计算机课堂的乐趣、科学实验的炫光,漆扇流转的彩韵、急救知识的温度,在远乡孩童心田种下不灭的星火。
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结束后,育见行远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0日深入沙扒镇非遗产业,开启地方产业调研。实践团聚焦当地特色非遗技艺——手打墨鱼饼制作,通过走访沙扒镇“良船长”餐厅、与“沙扒墨鱼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建深入交流,探寻这项沙扒疍家美食技艺的传承密码与发展路径,感受乡村传统产业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
图为陈建老板“良船长”餐厅门店 易思辰供图
坚守传统,手工匠心铸就独特风味
“杀墨鱼、剥墨鱼肉、手工摔打——这些工序,机器永远代替不了。”在弥漫着海鲜清香的制作工坊里,陈建向实践团展示着墨鱼饼的核心工序:制作时,师傅先将墨鱼筋膜撕下,取肉脯置于案板,挥动木棒快速敲打,将墨鱼肉捶打成细腻鱼糜,再混入米粒大小的墨鱼肉粒摔打,直至鱼糜洁白如膏,能高高举起而不掉落,每一步都凝结着匠人的经验与力道。这种纯手工的制作方式使成品爽口弹牙,赋予了墨鱼饼独一无二的口感与风味,每一口都充满着大海的鲜香。其手打墨鱼饼味道鲜美,曾亮相“央视4台‘走遍中国’”和“央视17台‘幸福节节高’”栏目以及“广东台‘今日关注’”栏目。
图为“沙扒墨鱼饼制作技艺”非遗荣誉展示 莫子荣供图
陈建介绍,沙扒墨鱼饼制作讲究“半手工”智慧:可标准化的环节可引入机器提高效率,而决定口感的关键步骤必须坚守手工——“熟练工摔打10分钟的力道,能打出30分钟的效果,这是机器学不会的‘物理反应’”。这种对传统的敬畏,让墨鱼饼保持着“Q弹嫩滑、不添加胶质”的独特质感,成为沙扒疍家饮食文化的鲜活注脚。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陈建老板 陈俊成供图
守正创新,从“盐田古法”到“健康新味”
“爷爷那辈用盐田的盐水调味,现在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接近现代人希望低脂低盐等健康的理念。”陈建的讲述揭开了墨鱼饼的口味进化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沙扒墨鱼饼在坚守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作为沙扒盐田文化的衍生美食,传统墨鱼饼依赖盐渍提味,而如今陈建在保留“真材实料”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低盐配方,让老味道适配新需求。
图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手打墨鱼饼”制作技艺 许竞文供图
在调研中,实践团还了解到,如今的墨鱼饼正是融合了陈建的创新方案:在墨鱼糜中加入相同比例的墨鱼肉粒,既增加了墨鱼饼的嚼劲,又还原了墨鱼的原味,丰富了口感层次,同时搭配椒盐增香、新会陈皮解腻,让墨鱼饼香味更加浓郁独特。
图为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手打墨鱼饼“制作技艺中的摔打步骤 曾诗颖供图
传承之惑,共寻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网上比价,顾客总问‘为什么你家贵’?”陈建坦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始终秉持着祖辈“善良经营、货真价实”的理念。坚持纯墨鱼原料、拒绝添加剂让成本居高不下,在低价竞品面前常陷入被动。而市场上存在部分商家以次充好、低价竞争的现象,这些商家使用不新鲜的原料或添加过多的添加剂,不仅影响了沙扒墨鱼饼的整体声誉,也对正规商家的经营造成了冲击。
图为”手打墨鱼饼”煎煮过程 易思辰供图
更令人忧心的是技艺断层:旺季集中在暑期,淡季难留人手;且墨鱼饼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大多更倾向外出务工,愿意潜心学习手工墨鱼饼技艺的寥寥无几。“留不住人,就守不住艺。”陈建的话让团队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对从业者价值认同的唤醒。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手打墨鱼饼”制作中的敲打步骤 曾诗颖供图
破局之法:从“地域符号”到“文化IP”
虽然生活无忧,但陈建却觉得自己肩负着使命,就是要不断扩大非遗手打墨鱼饼产业,以小产业撬动大发展,融入当地旅游经济,引领乡村特色致富路径。“潮汕牛肉丸能成标杆,沙扒墨鱼饼也能!”陈建眼中闪烁着期待。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陈建注册了商标,申得了市级非遗传承人;使用微信二维码吸引游客进行二次回购;并且正在筹建一家前店后厂,店厂一体的大型生产工厂,意图融合旅游观光,产品展示与直播带货,非遗技艺学习传承和校企研学等各个业务模块于一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陈建老板正在筹建的工厂 颜世海供图
育见行远实践团采访后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思考,实践团认为仍需要以青年视角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一是要打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产业IP。要进行产品logo、产品普通包装与礼品包装、产品物流包装等的原创设计与制作,既要能体现“良船长”企业文化,又能激发和吸引更多人进行产品回购。二是要结合手打墨鱼饼生产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墨鱼宰杀环节,不断进行技术研究与技术革新,变手工操作为机械与自动化,实现自动化、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三是要线下线上融合营销,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网店和网络直播平台,进一步打通墨鱼饼销售与生产“从海洋到云端”的数字化链条。
图为实践团与陈建老板团队合影留念 易思辰供图
为此,实践团将积极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持续组建年度实践团,对接沙扒手打墨鱼饼产品产业升级,打造常态化“百千万工程”团队。二是开展校企合作,精准解决产业“卡壳”问题。围绕打造产业IP,要吸收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才俊对产品logo,产品普通包装与礼品包装,产品物流包装等进行原创设计;围绕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与产业化问题,吸收智能制造学院青年大学生设计、制造适用的工具和机械产品,以“智能化”代替“手工化”。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产生多篇大学毕业论文或多个大学毕业设计;围绕“云营销”问题,吸收相关专业青年大学生为其制订策略,打造平台,传授技艺,由目前的线下模式快速向线下线上融合发展。陈建表示对校企合作很感兴趣,他表示企业可以以一定形式为学校青年大学生设立助学奖学机制。
以教育之眼,见产业之兴
两天的调研,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密码,既藏在支教课堂上孩子们向往的眼神里,也写在匠人揉捏摔打的手掌中。沙扒墨鱼饼的传承故事,是无数乡村传统产业的缩影——它需要坚守手工技艺的温度,也需要拥抱时代的速度;需要教育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更需要年轻人接过接力棒,让老技艺在新土壤里结出硕果。实践团表示,将带着这份“山海与匠心”的记忆继续前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沙扒墨鱼饼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沙扒墨鱼饼有望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沙扒镇乃至阳西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带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腾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丽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