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新时代,山海守望看东山。2025年7月21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马研先锋”实践队以 “海洋强国”为指引,持续深入东山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今日行程中,实践队以“弘扬时代精神”为帆,以“探秘蓝色经济”为向,先后走进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推进海洋强国的东山实践,在碧海银滩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带着问题出发,让调研扎根“真需求”
实践队队员们走入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开启了一场“问计于海”的深度对话。座谈会上,工程师林光文、林清海就渔业“近海做减法,远海做加法”、号召渔民“去泡沫化”减少海洋污染、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进渔旅融合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分享,以一线实践者的视角为队员们勾勒出东山海洋渔业发展的全景图。“大学生如何真正读懂渔业?”面对队员的提问,林工放下手中的资料,目光笃定:答道,“走出去!光靠书本学不透渔业的门道!
科技赋能下,看见科技监管的“硬实力”
实践队队员们聚精会神地盯着福建省海上船舶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大屏,一场“海上数字治理”的立体画卷徐徐展开。工程师轻点鼠标,海洋地图瞬间化为动态的“海上棋盘”。海洋地图与船舶动态数据清晰呈现,“网格化”管理的成效尤为突出——通过将管辖海域精准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专人负责,结合船舶安全定位技术,实时掌握网格内船舶的航行轨迹、作业状态等信息,一旦出现偏离预定区域、信号异常等情况,便能快速联动处置。这种"天网+地格"的融合监管模式,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将传统"人盯船"升级为"系统控网",曾经需要几小时排查的海域现在几分钟即可完成全域扫描。
实验站内,触摸海洋科研的“最前沿”
最后一站,实践队队员们推开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的大门,走进了海洋科研的“前沿阵地”。驻站科研助理林杰介绍,他们围绕海洋生态系统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向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水产养殖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优化海域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手段。在这里,“科研”与“渔业”不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赋能的共同体。
循着“规划—监管—科研”的路径,实践队丈量的不仅是东山渔业的发展闭环,更是“山海守望”的时代答卷——守得住生态本底,方能让产业扎根;望得见创新方向,才敢向蓝海远航。这场青春实践,以问答连接理论与海洋,用脚步串联政策与民生,让我们体悟:所谓“海洋强国”的壮阔蓝图,从来不是悬于空中的虚幻阁楼,而是由一代代人以规划的精准度、监管的颗粒度、科研的突破度共同绘就的动态画卷。青年使命,正是携实践所得,在守护与开拓中,让青春之帆与蓝海同频共振,奋斗之力便能为时代续航,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这代人的"山海经"。
撰稿:“马研先锋”实践队 王慧青
摄影:“马研先锋”实践队 方若萱、杨怡杰、童冰铃(师)
编辑/初审:“马研先锋”实践队 洪培妍 二审:陈奕倩、陈霖杰、童冰铃(师)
终审:孟靖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