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腾跃承古韵,青春接力续文脉

发布时间:2025-08-28 17: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熊慧、张耀尹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熊慧、张耀尹)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政策号召,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2025年7月12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少云忠魂继,安居文脉传”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踏入安居这片热土,通过实地调研、互动体验与专题访谈,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云龙”的当代传承现状,助力传统民俗焕发新生机。

图为安居古城大门

文庙蕴古韵,龙舞承文明

水云龙是安居地区的特色传统民俗表演,以水为主题,融合舞龙、泼水等元素,寓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演形式包括请龙、迎龙、点睛、敬水、接福和回宫,具有悠久历史和地方特色,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近年来,它成为安居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合巴渝文化特色,生动诠释安居人民“以水为魂、以龙为魄”的精神内核,其图案被镌刻在井盖、门楣之上,传说在老茶馆流传,歌谣在孩童间传唱,成为连接古城历史记忆与当代生活的文化纽带。

文庙作为安居古城的文化地标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水云龙的表演场地。它是纪念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也是当地文人墨客汇聚交流的地方。文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如今,文庙不仅是文化遗产的象征,也是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举办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龙舞工作者合影

千年水云龙,一舞动安居

表演开始前,龙舞工作者陈天兵热情邀请实践团成员们参与泼水环节,为表演预热。上午11点,激昂的鼓点与音乐声响起,伴随着缓缓升起的烟雾在空中打转,一条水蓝色的龙拨雾而出,他们凭借精湛技艺,灵活舞动手中木棍, 庞然巨龙在半空中腾舞。行进途中, 陈老师及龙舞队员凭借丰富经验,动作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到达广场中央后,泼水环节同步开启,队员们将水泼向龙身,这不仅仅是将铜梁龙舞的美好寓意传递给众人,也是年轻学子们与古老文化的一次深刻对话。舞龙者们在水花中自如舞动,与观众零距离互动,将龙的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员们亲身参与其中,真切感受到水云龙技艺的精妙与协作的力量,对这项承载着安居人精神内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与传承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图为水云龙表演

执龙学技艺,悟道传匠心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龙文化,当天下午,团队成员们再次拜访文庙,向陈老师学习舞龙技巧。队员们排成一列,一人握住一根木棍撑起龙的身躯,陈老师在支撑起龙头,向成员们详细阐述了每个动作的发力点以及身体姿态的把握。看似简单的托举与行进,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近十斤重的龙头考验着手臂力量与持久力,龙身翻腾时产生的惯性更让队员们难以掌控平衡。起初,生疏的力度控制和节奏失调使得龙身僵硬摇摆,几番尝试过后,队员们愈发熟练,舞龙的动作也更加流畅,完整进行一边过后,成员们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几番磨合后,团队默契渐生,动作终于流畅起来。当成员们齐心协力让龙身在空中矫健腾飞,成员们不仅感受到肢体协调带来的成就感,更深切理解了“传匠心”的真谛——这绝非仅是形体的模仿,更是对力量分寸的精准拿捏、对团队协作的绝对信任、以及对每个仪式动作背后祈福寓意的虔诚传承。手中沉甸甸的木杆,传递的不仅是龙舞的韵律,更是安居先民融入血脉的文化智慧与生活哲学。这次龙舞学习体验,让实践团成员们对非遗传承所需的专注、坚守与热爱,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水云龙

非遗守艺人,赤诚话传承

末了,陈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刚开始,我只是带着兴趣去学习这门技艺,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该非遗技艺的魅力,也希望未来能带领它走向更远的地方。”水云龙作为铜梁龙的一种独特形式,龙与水的完美结合,不仅需要熟练的基本功,更需要团队成员心怀一颗热爱之心。“水云龙能传承至今,正因为它是安居人生活的写照”,陈老师感慨到。龙身翻腾的轨迹,记录着先民傍水而居的智慧;泼洒的水花,延续着祈愿风调雨顺的古老心意。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刻在安居人生命里的文化印记。这份对龙文化的珍视,正是水云龙历经沧桑仍能生生不息的根基。

图为陈天兵接受实践团成员采访

青春担使命,文脉永流芳

实践团此次的安居之行,不仅是一次生动的龙文化体验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当青年学子托起沉甸甸的龙身,触摸到的是安居古城千年积淀的文化脉搏。于是,返程途中,团队开始着手两项计划:一是制作双语短视频系列《龙影水韵》,让更多人了解安居龙文化,向国际传播非遗精髓;二是携手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大艺团,共同筹备“水云龙非遗文化周”,将泼水互动与龙舞编排融入校园美育。青年一代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传承的不只是一门技艺,更是一座古城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在这水与龙的千年共舞中,安居古城的文化记忆得以延续,中华文脉的蓬勃生机在此彰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耀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