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清茶,几十年光阴:广东二师青年学子聆听新垌镇茶农讲述耕耘与坚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28 16: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邱肖丽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邱肖丽) 近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E路农”茂名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深入高州市新垌镇出水窿茶厂周边村落,走访当地茶农,聆听他们与茶相伴数十年的故事,记录下他们从传承到坚守、从困难到希望的真实历程。

延续家族传统,以茶为生
林女士从事茶叶生产源于家族世代相传的产业,最初是跟随家中长辈学习种茶技艺。她表示,一方面是延续家族传统,另一方面也以此维系生计、抚育子女。在种茶过程中,最棘手的是人力短缺,摘茶、炒茶都需要人手,农忙时常常忙不过来,还要兼顾照顾孩子,但从未想过放弃,因为这是一家人的生计依托。面对极端天气,如高温、水灾和干旱,她只能通过拔除枯株重新栽种来减少损失。茶叶价格由村里统一制定,收益相对稳定。经营良好时,春茶价格在140元/斤左右,若春雨充沛,价格还会上涨。她认为,炒茶时的成就感是最有趣的,当自己炒制的茶叶得到顾客称赞时,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林女士

兼顾家庭与农活,口碑积累客源
何女士在结婚后跟随丈夫种茶,同时兼顾荔枝、龙眼等作物的种植。她按照土地特性规划种植:旱地种茶,水田则种荔枝和龙眼。最困难的是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要做农活,经常忙不过来。她经营一家家庭作坊,没有炒茶机器,加工费一块钱一斤,再自己筛茶和包装。人工采摘产量低,批发不划算,只能自产自销。茶叶生长很看天,雨水充足时产量高,但夏茶一般不采摘,12月天气寒冷干燥,缺少雨水,无法人工灌溉,只能听天由命。她的茶叶装罐后售价150元/斤,靠熟客生意维持。她建议新人种茶要耐心,更要守住品质,用心对待土地和作物,时间久了自然能看到回报。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何女士

科技缓解难题,政府支持改善条件
邓先生几十年前跟着爷爷一代代继承传统手艺,年轻的时候出去打工,后来为了孩子回老家继承制茶。手工炒茶时经常烫伤手,后来科技发展,逐渐用上机器,解决了一大难题。采茶时的高温也让人难以忍受,夏季高温天气晒死茶树幼芽,现在采用喷灌技艺改善现状。以前道路泥泞,现在政府投资了几百万做好了道路和凉亭,方便茶农上山采茶。他的销售渠道大多是熟人回头客,熟人介绍给别人,逐渐扩大销售圈,价格150元一斤,每年收入十万元左右。他感到最满足的是制茶受到别人认可,制作出好茶时也十分满足。他建议采茶要在早上采,在高温天气利用好喷灌给茶树降温,避免茶树幼芽死亡。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邓先生

茶叶,不仅是新垌镇农民的经济支柱,更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延续。在政府支持与科技进步的双重助力下,茶农们的日子越来越好。道路硬化、喷灌技术引入、统一价格机制等举措,正逐步推动当地茶产业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广东二师“E路农”团队通过此次走访,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设施改善和收入提升,更是一代代人对土地与传统的坚守与热爱。这份精神,正如茶香一般,醇厚绵长,历久弥新。

(供稿:邱肖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肖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