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罗嘉玲 黄佳颖 肖扬)近日,在溆浦县层峦叠嶂的龙潭镇龙庄湾乡,一场以数字技术跨越地理鸿沟的教育实践——“爱暖童心,云聚湘情”云端支教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启幕。面对地处偏远、交通阻滞、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就学陪伴缺失等现实困境,共青团溆浦县委员会携手溆浦县同心公益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号召,主动探索“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新模式,精心策划并成功实施了此项活动。活动招募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怀揣教育热忱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依托线上平台,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了短期的学科精讲、心理疏导与艺术启迪服务。此举不仅是缓解乡村教育短板的暖心之举,更是溆浦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一次具有前瞻意义的创新尝试。
聚焦精准施教,构建智慧课堂新生态。活动依托觅讯平台,创新采用线上直播授课模式,科学构建了“小班固本+大班拓野”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上午的学科辅导实行“分年级包干负责制”。志愿者们化身“云端园丁”,通过直播精讲、即时互动答疑与“一人一案”的作业辅导,着力夯实学业根基,补齐知识短板。下午则打破年级藩篱,开设涵盖生态保护、非遗传承、法治启蒙、艺术鉴赏等多元主题的通识大课堂,旨在“启智润心”,有效拓展乡村学子的认知视野与综合素养,播撒全面发展之种。所有课程均全程录制,供学生课后温故知新,确保学习成效最大化。
成效显著,多方赞誉见证成长力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科技的桥梁消弭了千山万水的阻隔。志愿者们欣喜地见证了孩子们的蜕变:“从最初的羞涩闭麦到踊跃抢答,从注意力分散到全神贯注跟读互动,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令人倍感欣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志愿者黄佳颖的分享道出了普遍心声。学生们的积极变化与获得感,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交口称赞。多位家长由衷表示,线上课程有效解决了假期辅导“无人管、不会教”的难题,志愿者们的悉心陪伴更让孩子们性格愈发开朗阳光,对知识的渴望显著提升,“项目办到了心坎上,实实在在帮到了孩子!”为保障教学质量,项目组建立了“课前预告+课中互动+课后回看”的全流程管理机制。
情系云端,共绘成长同心圆。在充满温情的结课仪式上,志愿者们为每位学生精心撰写了学业成长评语,并送上饱含期许的祝福。全体师生隔屏相聚,共同拍摄下了一张承载特殊情谊的“云端全家福”。方寸屏幕间,孩子们绽放的灿烂笑靥与志愿者们流露的依依目光深情交汇,将这跨越千山万水的知识传递与心灵对话,深深镌刻为彼此生命中难忘的成长印记。
探索经验弥足珍贵,持续发力擘画未来。此次“云端支教”活动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溆浦县在运用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构建多元协同帮扶机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的“先行先试”经验。项目负责人强调:“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项目团队将系统总结本次活动经验,聚焦课程体系优化、志愿者专业能力提升及长效运行机制构建等关键环节,持续扩大志愿者招募与培训规模,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行、惠泽长远的常态化教育帮扶品牌项目,让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雨露惠及更多乡村学子。”
科技赋能教育,云端情暖山乡。溆浦县的“云支教”实践,宛如点点星火,正照亮乡村教育的未来之路。它生动诠释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向上力量,更彰显了在新时代征程中,依靠制度创新与科技力量,持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托举每个乡村孩子梦想的坚定决心与可行路径。这不仅是屏幕两端以心换心的温暖相遇,更是借助数字翅膀,推动教育资源动态平衡、共绘教育公平美好画卷的坚实步伐。乘着教育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溆浦教育帮扶的创新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