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徐悦媛)“在永钢工厂的车间里,工友们围过来问的都是实打实的法律难题,那份信任沉甸甸的。”回忆起2017年暑期参加全国总工会“法律服务农民工”活动的场景,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2019届毕业生、如今奋战在省属国企纪检监察一线的郭易学长,眼神里依然闪着光。这段实践经历,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他的职业土壤。
近日,在合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脉传薪·八秩寻访”法学校友调研与校史传播实践团队有幸对话了这位扎根基层、服务发展的青年校友代表。听他娓娓道来,从工大学子到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轨迹,那份源自实践的“法治初心”始终清晰而坚定。
文法学院副处级组织员沈鹏(站立左四)、郭易校友(站立左五)与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实践团队合影
实践磨砺求真知 服务群众悟初心
“那半年,是真练人!”郭易笑着形容那段难忘的经历。作为当时“法律服务农民工”活动合肥工业大学第一分队的学生负责人,他和同学们把法律服务的“摊位”从校园搬到了亳州永钢工厂的车间,后来干脆又“摆”进了学校新区第五食堂。面对工人师傅、食堂阿姨们关于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家庭纠纷等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问题,书本上的法条瞬间“活”了过来。“光懂理论不行,得说得明白,还得让大家听得懂、用得上。”郭易坦言,正是在一次次解答疑惑、协调沟通中,他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情商,都在实践中“磨”了出来。更让他自豪的是,这段服务群众的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温度,那份朴素的“公平正义”追求,从此不再是空谈。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2019届法学本科校友郭易
知行合一校训记 监督护航促发展
如今,作为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郭易的工作环境变了,但工大“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始终是他把握工作尺度的“定盘星”。郭易校友很形象地比喻道:“在国企,纪委相当于‘刹车’,面对风险隐患要及时发挥制动作用,立足监督职责护航国企发展,堵塞制度漏洞、防范廉洁风险。”这“刹车”怎么踩,考验智慧。既要敢于“亮剑”,对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查处,为企业发展挖“病灶”治“病根”;又不能“一刀切”,机械办案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就像校训说的,得‘知行合一’,实事求是。”郭易强调,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他特别提到,企业纪检工作更侧重于“事前预防”,立足专责监督定位,通过深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了解、深入把握公司的各项业务工作,能够精准识别认定风险隐患,提前把风险漏洞堵上,这和在机关办案很不同,需要更全面的能力。
文法学院副处级组织员沈鹏(右二)、郭易校友(右四)、与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实践团队参观集团研发中心
寄语学弟妹: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谈到母校即将迎来的80周年校庆,郭易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就像家里长辈过八十大寿,打心眼里高兴!”他深情寄语有志于纪检监察事业的文法学弟学妹们:第一,信念是根。 “这份工作很讲政治,心里得装着对法治的信仰和对事业的忠诚。”第二,本领要硬。 “专业底子要厚实,学习能力要强,每个案子都可能面对新领域,得快速‘啃’下来。”第三,肩膀要实。 “干纪检,辛苦是常态,没有点担当实干的‘硬肩膀’和斗争精神,很难坚持。”他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学院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同学们深入企业、机关实习实践,“书本与实践结合,才能长出复合型人才的翅膀。”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实践团队成员(左)访谈郭易(右)
从“三下乡”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到如今守护国企发展的纪检一线,郭易的每一步成长,都烙着合工大“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印记。那颗在服务群众实践中萌发的“法治种子”,在“知行合一”的浇灌下,已深深扎根,正奋力向上,为守护一方清朗天空贡献着工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文/徐悦媛 图/陈瑾 审/刘海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