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黄琦 岳展鹏) 7月26日,暑气蒸腾的河南乡村支教点,河海大学“星辉逐梦”支教团的行动未曾停歇,成员们以镜头定格童真、歌声凝聚热忱、非遗艺术启迪创意,让乡村孩子们在夏日时光里收获温暖陪伴与艺术滋养,用青春实践续写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注脚。
▲图为孩子们练习音乐节奏
午后,教室里飘出稚嫩却坚定的歌声。为筹备支教成果汇演,支教团开启“声乐特训”:从音乐旋律的情感剖析,到“吸气要轻、咬字要稳”的演唱技巧,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音乐导师”,一对一帮孩子打磨表演。当童声在排练中逐渐整齐、清亮,支教团成员深知:这场排练不只是为汇演,更是帮孩子打破“不敢展示自己”的壁垒,让“被听见、被看见”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
▲图为孩子们进行簸箕画创作
竹编簸箕、丙烯颜料与“家乡风景”相遇,一堂“非遗 + 乡土”创意课鲜活开讲。支教团成员引导孩子以“我眼中的家乡”为主题创作,原本朴素的农用工具,在孩子笔下变成承载乡情的艺术作品。“这是我家的大黄牛,它天天帮爷爷耕地!”孩子举着画满“乡土故事”的簸箕骄傲展示。支教团成员说,这门课不仅教绘画技巧,更想让孩子们发现:“美”不用去远方找,脚下的土地、眼前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艺术源泉——当城市大学生的创意课堂,与乡村生活底色交融,“热爱家乡”的种子,也在悄然生长。
从定格童真笑靥,到点燃登台勇气,再到传承乡土之美,河海大学“星辉逐梦”支教团以实践诠释着“教育不止知识传递,更要点亮心灵”的理念。后续,他们将继续用多元课程陪伴孩子,让河海青年力量成为乡村孩童逐梦的“助推器”,在乡村教育的土壤里,播撒更多成长与希望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岳展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