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非遗双螺旋 | 广环院学子让青春在佛山社区绽放多元光彩

发布时间:2025-07-28 16: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汶汶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黄兰 邓淑仪 陈莹怡 李汶汶)2025年7月,广东环保职院环境工程学院立足环保专业特色,精准对接佛山社区实际需求,组建 “百千万工程” 专项行动队伍 ——“七彩生态突击队” 与 “微光突击队”,深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新农社区、西联社区等地,开展七彩夏令营、“四小园” 建设成效调研、资助政策宣讲等系列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让青春活力在社区一线的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

七彩夏令营:绿色成长课堂

作为环保院校的特色品牌活动,“七彩生态突击队” 与 “微光突击队” 紧扣绿色低碳核心理念,通过趣味盎然的环保课堂、互动实验与沉浸式体验,为社区孩子们打造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 “绿色成长课”。

在 “废纸寻踪探科学” 环节中,再生废纸小课堂以 “废纸会去哪里呢?” 的提问点燃孩子们的探索欲。队员们生动拆解废纸回收再生的全流程,配合《绿色低碳小卫士》宣传册,将 “节约一张纸,珍惜一片绿” 的低碳理念娓娓道来。课堂上同步开展的污水净化实验,让孩子们直观见证污水变清澈的奇妙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深化环保认知。此外,队员们还以鲜活案例阐释保护动物的重要意义,分发绘画材料与空白扇子,鼓励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心中的动物形象,让绿色理念在实践中悄然扎根。

活动期间同步开设的防溺水安全课堂,更强化了小学员们的暑期安全意识,让成长之路既充满绿意,又筑牢防线。

非遗传承:咏春拳里深植文化根脉

在丹灶新农社区和西联社区的夏令营里,孩子们上午用实验室器皿做污水净化实验,下午跟着大学生打咏春"小念头"套路。这种 “上午探科学,下午习武德” 的课程设计,正是环境工程学院创新打造的 “非遗 - 环保” 双螺旋教学模式的生动实践。

作为学院 “一院一特色” 品牌项目 ——“环院武韵・咏春传承” 的核心内容,学生团队化身文化传承人,为夏令营的孩子们开展咏春拳教学。一招一式间,教学相长;攻防进退中,文脉延续。佛山少年们在拳脚起落间感悟 “自强、尚武、守正” 的精神内核,让中国魂深深扎根童年土壤。

深入乡村调研:解码 “四小园” 的治理密码

夏令营同期,环境工程学院 “百千万突击队” 深入丹灶多个社区,聚焦 “四小园”(小公园、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建设,走访村干部与村民调研治理成效。村民坦言 “出门见绿、垃圾减少”,更显著的是乡村凝聚力提升:邻里协作成常态,村民从 “旁观者” 变 “主人翁”,对村务关注度提高。正如村干部所言,“四小园” 不仅美化环境,更培育了 “共商议、守规矩、同维护” 的集体意识,彰显基层治理深层价值。

温情关爱行动:资助政策宣讲与长者服务并进

在丹灶新农和西联社区夏令营的课堂上,队员们用通俗语言讲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打通资助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队员们走访有小孩在学的低保、单亲等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核实学生就学情况,为有需要的家庭"量身定制"政策解读方案,并为他们送去慰问物资,让政策宣讲更添温情。社区长者食堂里,队员们洗菜做饭,陪老人唠家常,让关爱在烟火气中传递。

环境工程学院团队暑期志愿承接的两个夏令营累计开展活动 23 场,实现了红色精神、生态理念与非遗文化在乡村青少年中的深度传播,为孩子们的暑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非遗传承到环保科普,从乡村调研到关爱服务,广东环保职院环境工程学院的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连接校园与乡村,既为社区带来了知识与温暖,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 “百千万工程” 的理解。正如队员们所说:“每一份付出都像微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乡村振兴的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汶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