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吴喜艳)近日,湛江科技学院“田野回声”实践团奔赴雷州市,开启“三下乡”实践之旅。团队以“田野回声探雷韵”为主题,深度挖掘雷剧、雷歌等本土文化富矿,让非遗传承在青春实践中“潮”起来、“活”起来 。
博物馆里,解码雷韵基因
实践首站,团队踏入雷州市博物馆。在杨教授生动导览下,成员们穿梭于历史展陈的时光长廊,深度解锁雷剧“文化密码” 。雷剧伴奏对本土“土家伙”情有独钟,像音色清亮、自带浓郁地域辨识度的“钦”,一敲一响间,便为雷剧注入独特韵味,堪称雷剧独特艺术风格的“神助攻” 。从雷剧起源的朦胧脉络,到乐器形制、服饰风格的代代演进,成员们沉浸式触摸雷剧艺术的历史肌理,在文物与故事的交织里,探寻本土文化根深叶茂的根脉。
图为带队老师徐贤洋与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前的合影,青春面庞与历史建筑同框,碰撞传承火花
图为杨教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雷剧历史背景,专注神情里藏着对雷韵的好奇
杨教授正在博物馆为实践团成员讲解雷剧的服饰和雷剧乐器
图为杨教授与田野回声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的合影
图书馆里,打捞雷剧记忆
第二站的图书馆,是雷剧溯源的“知识宝库” 。团队以书为舟,在文献的浩瀚海洋里,精心打捞雷剧往事 。从先辈艺人守着戏台、口传心授的传承故事,到雷剧从民间雏形一路成长为成熟剧种的曲折历程,泛黄书页宛如“时光密码本”,藏着雷剧半个世纪的成长轨迹 。成员们翻阅资料时,眼前仿佛浮现老一辈艺人围坐煤油灯、打磨唱腔的身影,深刻领悟到雷剧作为地域文化“活化石”,早已将雷州人的集体情感、生活记忆,熔铸在一唱一和间。
图为雷州市图书馆馆内书籍陈列
图为实践团成员翻阅书籍图文了解雷剧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画面,文献堆积间,是打捞历史的热忱
以行践知,让雷韵“潮”起来
此次实践,田野回声实践团队以“实地走访 + 文献深挖”的立体方式,为雷剧文化传承探路 。成员们感慨,雷剧是刻在雷州人DNA里的文化符号,却在快节奏时代面临传承挑战 。后续,团队将延续调研,通过打造雷剧主题短视频、策划校园展演、开发文创周边等方式,让雷剧“破圈” 。既要讲好老一辈的传承故事,更要让年轻人看见雷剧“潮”的一面——融入流行元素的新唱腔、结合短视频的新传播,让古老雷韵在新时代“声”入人心,续写雷州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 。
撰文 | 吴喜艳
图片 | 吴喜艳
一审 | 冼宇婷
二审 | 徐贤洋
终审 | 高开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喜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喜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喜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