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上旬,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家道新故”亲情教育实践团赴上海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本次实践聚焦Z世代“断亲”现象,通过学术研讨、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考察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关系变迁。
图 1赴上海“家道新故”亲情教育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
7月6日,实践团首站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团队负责人蒋梦霞同学与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张继元副教授、组织员王祖亮老师就"断亲"现象进行专题研讨。两位专家学者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代际差异、城市化进程等“断亲”现象成因及其社会影响,为团队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图 2实践团与华东师范大学专家进行专题研讨
下午,实践团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前公共管理学院石云教授,就青年“断亲”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此外,团队还对上海市农科院高建先生、上海重塑能源有限公司王华丽女士等行业专家进行访谈,多维度解析社会变迁中的亲情关系。
在校园实地调研环节,实践团通过主题宣讲向120余名师生阐释了“断亲”现象的时代特征,并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有效样本127份。调研发现,约65%的受访学生表示与亲戚的日常联系明显减少,但仍有82%的受访者认为亲情关系十分重要。
图 3实践团成员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访谈
次日,实践团赴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开展调研。通过与园方负责人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当代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特殊群体面临的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为切实帮助这一群体,实践团精心策划了慰问活动。成员们与孩子们亲切互动,通过趣味绘画创作等形式建立情感连接。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天赋,也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用专业服务社会”的使命。
图 4园方负责人在向实践团介绍园区情况
7月8日,团队走进徐汇区湖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续写亲情新篇"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专业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专业细致的健康服务,包括血压血糖检测150余人次,中医耳穴压豆服务80余人次。同时实践团结合志愿服务开展社会调研,收集到社区居民有效问卷60余份,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层视角,实现健康关怀与社会观察的双重价值。
图 5实践团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本次“家道新故”亲情教育实践团上海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开展专题研讨13场,访谈专家20余人;收集线下问卷287份,线上问卷623份;深度访谈群众30余人;实地考察调研点10余处。活动直接服务群众百余人次,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图 6张女士正在阅读实践团自主设计的亲情教育宣传手册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家道新故”亲情教育实践团将持续推进亲情教育研究,促进学术成果转化,并开展相关系列公益活动,为促进家庭和谐、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相关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更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梦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