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浪潮下,乡村老年群体的健康守护是社会关怀的重要课题。为聚焦老年群体健康需求,通过专业养生技能输出为村民带来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传统健康体验,杭州师范大学 “桑榆未晚,愈见美好”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吴山前村百岁幸福家,在盛夏稻田翻涌的翡翠绿浪间,开展了一场 “艾锤舒筋骨” 传统养生志愿服务活动。
艾草蕴智慧,理论传养生
活动伊始,志愿者潘彦如从端午挂艾、艾草驱邪等传统民俗切入,结合《本草纲目》“艾能温通经络,逐寒湿而扶正气” 的典籍记载,系统阐释艾草 “驱寒除湿、活血通络”的养生价值,重点讲解艾草锤针对肩颈酸痛、关节僵硬等老年常见问题的按摩功效,让老人们深入了解这一传统养生方式的科学原理与文化底蕴。
巧手制艾锤,互动添乐趣
理论讲解后,艾草锤制作实操环节随即展开。志愿者们细致演示了晒干去杂艾草的填充、透气棉布的包裹、布绳松紧度的调节等关键步骤,随后一对一协助老人动手制作。穿线、填充、捆扎等精细动作中,既融入康复护理理念,帮助老人强化手指灵活性与上肢协调力,预防手部功能退化,又让大家在互动中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当老人们手握亲手完成的艾草锤试用时,脸上满是欢喜,不住称赞这份特别的礼物。
推拿送暖意,关怀抵心间
手工制作告一段落,志愿者们化身 “按摩小帮手”,主动走到老人们身边,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此前讲解的艾草养生知识,为大家提供轻柔专业的推拿服务。他们专注地为老人们按摩肩颈、揉捏关节,手法娴熟又不失力道,还不时询问 “这里力度可以吗?”“会不会太酸?” 等贴心话语。一位老人笑着说 “小姑娘按得真舒服,肩膀一下子轻松多了”,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欢声笑语。志愿者们不仅驱散了老人们身体的乏累,更以掌心的温度传递着细致关怀,让老人们在身心放松中真切感受到被牵挂的温暖。
实践守初心,服务续新篇
老人们舒展的笑颜,是对这场志愿服务最好的肯定。此次吴山前村之行,不仅是一次传统养生文化的实践传播,更是大学生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的生动体现。
通过这样的志愿服务,年轻一代与乡村老年群体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让健康与关怀在互动中不断传递,也让社会实践的意义在切实的行动中愈发清晰。(通讯员:林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