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炽热,青春脚步不停。2025年6月18日,“牧云暖宁”助老实践团的队员们怀揣敬意与关怀,走进南京市建邺区公办养老院,开启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访谈之旅。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以年轻学子的视角,去倾听院长与一线养老护理员们最真实的心声,触摸养老服务一线跳动的脉搏。
▲图为养老院工作者与实践团成员的合照
第一篇章:院长说——坚守源于爱和责任
走进安静的办公区,养老院易婕院长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她坦诚分享了养老机构日常运行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护理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如何平衡有限资源与个性化服务需求,以及社会认知与行业现实之间存在的鸿沟。她特别提到,随着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比例的攀升,专业照护力量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图为正在接受采访的易院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护理人员要用心、用情。护理员的每一次翻身拍背、每一次耐心安抚,都关系着老人的尊严与生活质量。 他们值得更多理解、尊重和切实的支持。”易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她更强调,养老绝非一个机构或一个家庭能够独自承担的重任,它需要社会目光的聚焦与合力托举。
第二篇章:护工说——琐碎日常中的守护
实践团成员深入护理一线,与长期服务失能老人的护理员们进行了零距离、沉浸式的深度访谈,记录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坚守与智慧。
▲图为接受采访的护理主任和护工
读懂无声的语言,怎会容易。“很多失能老人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护理部主任分享道,“精准识别并回应这些无声信号,是提供适配服务的第一步。这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连接。”
用心用情的护理工作,何其重要。“失能老人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失智老人常会忘记一些事情。对他们的提醒以及情绪上的安抚显得至关重要。” 一位年轻护理员动情地说,“家属们的认同和夸赞是我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第三篇章:零距离——藏在细节里的尊严
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格外动人的画面。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和专注的神情。社工以及围坐一圈的爷爷奶奶们此刻正而是沉浸在一场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中。色彩鲜艳的“桌面保龄球”被轻轻推出,引得一阵紧张的屏息与随后的开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一起做游戏
推开洗浴间的门,精巧的设计随处可见:家具采用圆角处理,避免老人磕碰受伤;卫生间L型扶手与恒温花洒组成安全沐浴系统。最令人动容的是,电动护理床可调节为坐姿、卧姿等多种形态,床边还配有移位机,让失能老人也能体面“起身”。
▲图为洗浴间的设施
青春与银发相遇,不仅是一次访谈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生命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对话。当年轻的心跳与岁月的回响同频共振,温暖便有了持续传递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苏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