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李帅 张晓晨 黄小董 吴隆伟)为积极响应广东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充分发挥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2025年7月11日至7月24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荔乡山美・六 E 馨火” 实践团(下称实践团)奔赴广州市增城区山美村,开展为期 14 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 “六 E”(Electronic(电子)+Elderly(老人)+Exposure(宣传)+Economy(资助)+Emotion(心灵)+Engagement(志愿服务))为核心,通过多样化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出征启航聚合力,村委对接谋新篇
“潮涌千帆竞,风好正扬帆。” 实践团举行隆重出征仪式后,迅速奔赴山美村。抵达后,团队与山美村村委召开专项对接会,会上双方就当地实际需求、实践活动安排等内容深入交流。村委详细介绍了村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及民生服务需求,实践团则结合 “六 E” 计划汇报了具体服务方案。通过此次对接,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校村联动、共促发展的良好开端。
`
图一为团队成员照片
图二为山美村委与实践团成员开座谈会
技能服务解民忧,家电焕新送清凉
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在山美村颐康服务站开展 “小家电大民生” 义务维修活动。
图三、四为实践团维修前线现场
村民们纷纷送来故障的电风扇、电饭煲、热水壶等家电,实践团的成员们认真登记每一件物品的 “症状”,运用万用表、螺丝刀等工具精准排查问题,更换零件、重新焊接,让一件件旧家电 “重获新生”。
图五为检查故障照片
炎炎夏日,暑气蒸腾,山美村的老人们迎来了一份特殊的清凉。考虑到村里老年人体力有限,清洗空调这样的活儿成了不少家庭的难题,“荔乡山美・六 E 馨火” 实践团特意将空调清洗纳入志愿服务清单。队员们带着专业清洗剂、抹布和梯子,挨家挨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
从晨光微露到夕阳西下,队员们共为 20 余户老人清洗了空调。当看到老人们坐在清爽的屋里摇着蒲扇聊天,脸上满是惬意,实践团小伙伴们觉得,所有的闷热与疲惫都化作了心底的甘甜 —— 这股清凉,不仅吹散了夏日的燥热,更拉近了青春与夕阳的距离。
图六为实践团成员上面清洗空调照片
田间地头助农忙,躬身实践获成长
盛夏的山美村,田野间蒸腾着泥土与稻穗的清香,实践团的小伙伴们踩着晨光走进田间地头,用青春的汗水为农忙时节的村庄注入活力。
晒谷场上,金黄的稻穗已铺满晒谷席,队员们挽起衣袖,接过村民递来的木耙,学着将谷堆划成整齐的扇形薄毯。正午的阳光晒得谷粒发烫,也晒红了大家的脸颊。
图七、八为实践团小伙伴晒谷
蛟湖边的杂草在烈日下疯长,草叶间还藏着清晨的露珠,却在接触皮肤的瞬间被汗水融化。队员们手持镰刀,弯腰割草的身影在浓绿中格外醒目 —— 镰刀与草茎碰撞的 “唰唰” 声、耙子翻动泥土的 “沙沙” 声,交织成独特的田间乐章。有人被草叶划破手臂,简单贴上创可贴便继续劳作,直到湖岸露出干净的轮廓,倒映着蓝天白云,才直起酸痛的腰杆。
图九为实践团小伙伴们辛勤劳作照片
图十为草后,实践团合影留恋
鱼塘里更是一派热闹景象。队员们挽起裤腿踏入温热的塘泥,起初还因脚下的滑腻有些拘谨,很快便跟着村民的指引撒网、收网。当鲜活的鱼儿在网中蹦跳,溅起的泥水沾满衣角,大家的欢呼声响彻池塘。
图十一、十二为捕鱼照片、上岸后的快乐
“以前只在超市见过鱼,今天亲手抓到,才知道每一口鲜都藏着这么多辛劳。”小伙伴着满是泥浆的手,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图十三为捕鱼收获照片
从晒谷场的颗粒归仓,到蛟湖边的草木归整,再到鱼塘里的鱼跃欢腾,三天的助农劳动让队员们晒黑了皮肤、磨破了手掌,却也真切感受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看着村民们清点谷粒时眼角的笑纹、望着整洁湖岸时舒展的眉头、捧着鲜鱼时满足的笑容,志愿者们懂得,这些浸透汗水的劳作,不仅是对农务的分担,更是对 “耕耘者最光荣” 的深刻注解。
图十四为返程合照
文化传承赋新能,古韵新声共传唱
午后的山美村广场,粤曲的丝竹声与青春的歌声交织成动人的旋律。实践团的成员们搬着折叠椅围坐成圈,与山美曲艺社的叔叔阿姨们开启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
曲艺社的阿叔执起粤胡,琴弦轻挑间,《荔枝颂》的婉转曲调便漫过青砖黛瓦。随着阿姨开始颂唱,声音悠扬婉转。
图十五为演奏现场
图十六为演唱现场
随着一场即兴的同台演唱,没有刻意排练的章法,却有着最自然的共鸣。
图十七为团队伙伴共唱《海阔天空》
图十八为实践团与山美村曲艺社大合照
当粤曲的古韵遇见流行的朝气,当沧桑的声线交织青春的嗓音,不仅是音乐的碰撞,更是岁月与时代的对话 —— 老人们在歌声里看见年轻的活力,年轻人在旋律中读懂传统的生命力,而山美村的午后,正因这场文化的相遇,变得格外悠长而温暖。
为更好地传播本土文化,实践团为陈桂荣先生原创村歌《山美赞》拍摄制作宣传视频,深入古村采集素材,用镜头捕捉歌词中的山水美景与人文风情。
图十九、二十为拍摄现场、陈桂荣先生照片
此外,实践团还对陈氏宗祠进行数字化记录,通过高清拍摄、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展现古祠建筑特色与历史底蕴,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童心守护伴成长,趣味课堂播希望
为关爱乡村儿童成长,实践团开设 “E 心护童” 主题课堂。在电力安全课上,志愿者通过卡通图片、实物演示和安全口诀,向孩子们普及用电常识
图二十一为带着孩子们记用电口诀
图二十二为电力安全课结课合照
图二十三为小朋友与实践团成员交流
在神奇电路实验室,孩子们分组操作模拟软件,亲手连接电路让灯泡亮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在心灵成长乐园,大家一起绘制石膏娃娃、参与 “心灵传声筒” 游戏,在欢声笑语中学会表达与合作。系列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送上了温暖守护。
图二十四为绘画石膏照片
图二十五为心灵辅导课结课合影
敬老爱老传美德,贴心服务暖夕阳
实践团高度关注老年群体,在山美村颐康服务中心开展 “E 心护老” 活动。防诈课堂上,小伙伴们结合真实案例,向老人们讲解常见诈骗套路及防范方法,帮助他们筑牢 “安全网”
图二十六为上课现场
图二十七为防诈反诈案例学习照片
图二十八为种苗照片
防诈课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老人们转战 “绿植小课堂”。小伙伴们提前备好营养土、辣椒苗和花盆,手把手教大家栽种技巧。“填土要松,栽苗要正,浇水别太多……”82 岁的陈爷爷学得格外认真,颤巍巍的手捧着自己栽种的辣椒苗,脸上笑开了花:“这小苗精神得很,放窗台上看着就舒心,等结果了喊你们来尝鲜!” 大家围坐在一起,填土、栽苗、浇水,欢声笑语中,一盆盆充满生机的辣椒苗被老人们小心抱回家,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绿意与期待。
图三十为课程结束合照
此外,队员们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房屋、清洗厨具,陪老人们聊天打牌,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
图三十一、三十二为与爷爷奶奶们棋牌对弈时光
图三十三、三十四为实践团成员上门清扫
图三十五为与其中一户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家合影
资助政策入民心,精准宣传惠民生
为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惠及更多家庭,实践团在村里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小伙伴们在文化站、村口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咨询点,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等方式,向村民详细解读高校奖、助、贷、勤、补、免等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与流程,让政策内容深入人心,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图三十六为实践团成员入户宣讲
图三十七为老师带领学生探访宣讲资助
此次暑期实践中,“荔乡山美・六 E 馨火” 实践团以青春对话土地,用热血践行使命。十四日里,队员足迹印晒谷场、汗滴蛟湖岸,笑容暖老人、歌声绕古祠 ——修家电、守钱袋、记文脉,以稚嫩肩膀担起助农责任。烈日汗珠、田埂茧子、课堂星光、古祠敬畏皆为勋章,与村民的每番交流、每次奔走、每回欢笑,让 “六 E 馨火” 在荔乡渐次燎原。
图三十八为团队合影
图三十九为实践团成员与山美村委书记、干部合影
征程虽短,初心绵长。未来,“荔乡山美・六 E 馨火” 实践团将把这段浸透着泥土芬芳的记忆,转化为持续前行的动力。他们会细细梳理实践中的点滴感悟,将村民的期盼化为改进的方向,让专业知识更精准地对接基层需求,让服务模式更贴合乡村肌理。或许前路仍有风雨,或许挑战接踵而至,但这群青年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 他们终将带着这份在山美村汲取的温暖与力量,一次次重返乡土,用智慧点亮更多乡村的灯火,用行动续写青春与大地的交响,让那束名为 “担当” 的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开得愈发绚烂,绽得愈发芬芳。
供稿:李帅、张晓晨、黄小董、吴隆伟
审稿:韩长玲、韩榕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