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李游)7月2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路同行,点亮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一中,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生命至上·急救先行”的急救知识科普活动。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以及手册发放等多种形式,向100余名师生普及了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医疗应急能力贡献力量。
医教携手,创新科普模式
作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点实践项目,此次活动紧密围绕“健康中国”与“人才振兴”两大核心。临河一中2308班班主任薛思谦表示:“农村地区急救资源相对匮乏,师生作为社区的重要成员,掌握急救技能对于填补乡村医疗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团成员针对当地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异物呛咳等紧急情况,利用模拟人教具详细演示了CPR的操作流程,包括如何判断意识、呼叫救援、确定胸外按压的位置和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等,并邀请学生上台亲身体验。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讲解同样引人入胜。实践团成员通过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呼吸道异物阻塞的严重性。他们利用“石头剪刀布”的口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问,成员们均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高三学生张敏在体验后表示:“以前遇到同学噎食只会拍背,现在学会了用海姆立克法从背后环抱按压,这才是正确的施救方法!”
此外,实践团还指导师生利用毛巾、衣物等日常物品制作临时止血带,增强了应急处理的实用性。活动现场发放的《急救知识手册》涵盖了多种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长效赋能,播撒希望之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路同行,点亮希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临河一中开展的急救知识宣讲与科普活动,如同在乡村大地播撒下一粒希望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
团队将始终秉持“守护生命,急救随行”的初心,不断拓展急救科普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容推进宣讲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基层医疗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这颗承载希望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乡村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撰文 | 李游
图片 | 李游
审核 | 孙运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