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青衿致远实践团在英德街道开展普法活动:“典”亮青春,与法同行

发布时间:2025-07-26 16: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靳浩   阅读 7.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廖艺) 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对基层法治教育的殷切呼唤,把《民法典》的温度送进粤北乡村的每一条街巷,佛山大学青衿致远队于2025年7月24日奔赴清远英德街道文化站,开展“‘典’亮青春,与法同行”普法义教活动。

▲图为队员与同学们的大合照

文化站教室内,一条“法治长廊”搭建完成。“知识问答”“剧情案例分析”“集章打卡”多彩摊位等待同学们的到来。 最热闹的当属“知识问答”摊位队员蔡楠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文拆成20道“盲盒题”,答对即可抽一次“法治扭蛋”。一名五年级的男生抽到题目“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哪项人格权?”他略加思索便答出“名誉权”,围观学生顿时鼓掌。“集章打卡”把个摊位串联成一条“法治寻宝路线”。每完成一项,学生可在“法治护照”上盖一枚印章,集满五枚即可兑换法治钥匙扣,钥匙扣上面“拒绝校园欺凌”的图标,寓意把法律“钥匙”挂在身上,也挂在心里。

▲图为普法摆摊活动现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午后的文化站二楼多功能室座无虚席。佛山大学青衿致远队队员晏锦翔,将投影幕布变成“法律地图”。他从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的真实案例切入,层层拆解《民法典》中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责任与平台义务,把枯燥条文化作“充值的钱能不能追回”的悬念;又用“小明买奶茶被多收钱”的日常片段,引出格式条款与公平交易权。孩子们边听边举手抢答,晏锦翔把正确回答者赠予“法治小卫士”贴纸,让抽象法条在欢笑中悄然扎根。

▲图为队员授课过程


法律的意义,在于为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点亮公平的灯,让千万孩子看见规则之美、权利之重。今天的义教活动,把《民法典》的温度送进乡镇,让“百千万工程”的宏大愿景在一间多功能室里落地生根;也让普法不再是横幅与口号,而是一次面对面的握手、一句“我懂了”的童声。愿这点滴星火,随孩子们回家、入校、上网,终成燎原之势,照亮城乡同进的未来。普法活动,青衿致远永远在路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靳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