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18日,十四天的晨光与暮色交替间,塔里木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14名学子们组成实践团在和田吉亚乡的艾德莱斯文化长河中完成了一场沉浸式研学。这支年轻的队伍用脚步丈量传统技艺的厚度,以专业视角记录下这项古老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图景。
两日筑基:触摸技艺的温度
活动首周,学子们以吉亚乡为据点,展开系统性学习。在麦合木提・塔热阿克力家里,同学们分小组体验全流程。具麦合木提·塔热阿克力讲述他的手艺并非传承父亲,而是在其他手艺人中学取,距今麦合木提·塔热阿克力他已织艾德莱斯绸20年,年轻人学艺意愿低,原本传统纹样已不能满足当代审美,传统推广模式难触达现代受众,创新设计缺专业支持。具麦合木提·塔热阿克力所讲述我们了解到现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纹样都是设计师自己设计,所以具体内涵也很少有人完全了解。非遗传承·彩绸织梦实践团深刻体会到手艺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易,非遗传承的种子,悄然在心底扎根。这场研发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传承不仅是复制,而是带着科学精神的守护。
七日拓维:见证传统的新生
第二周的行程转向文化创新现场。在 "吉亚丽人" ,学子们参观了多种艾德莱丝绸纹样
,通过讲解员介绍则打开了文化视野。
艾德莱斯村的麦麦提敏・努日坦言自己10岁就开始接触学习,传统技艺不能一成不变,要跟着时代走,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吉亚丽人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担任艾德莱斯绸设计师。“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得让更多人知道、喜欢,才能传得更远。”
十四日沉淀:青春对话的力量
14天的活动成果丰硕。记录短片生动展现了技艺传承的瞬间,当最后一缕夕阳为艾德莱斯村的晾布架镀上金边,非遗传承·彩绸织梦实践团的同学们知道,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终将在未来的设计图纸上绽放新的光彩。回程的车上,同学们整理着收集的纹样素材和访谈录音。当车窗外的沙漠与绿洲交替闪现,大家突然意识到,艾德莱斯绸上流动的不仅是色彩与图案,更是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也将会继续推动艾德莱斯文化的研究与创新,让这一 “凝固的彩虹” 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肖凡 图/肖凡 李玉婧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樊家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