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绽真我 妙趣实验探真知——青岛工学院实践队博昌社区支教活动新意浓

发布时间:2025-07-25 23: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博祥 李安南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田博祥 李安南)“数智青音 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乡村文育”实践队再度启程,走进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博昌社区萤火虫学堂,以一堂打破偏见的心理课与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为乡村孩子们送上别样的暑期成长礼。

上午的课堂里,“男生与女生”的主题讨论打破了传统认知的边界。实践队员们避开说教式宣讲,转而用趣味问答开启对话——“男生可以喜欢粉色吗?”“女生不能爬树吗?”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孩子们瞬间活跃起来。情景扮演环节中,孩子们化身“勇敢表达的小演员”,用肢体与语言演绎着“不被标签定义”的故事;绘画创作时,有人画下“踢足球的女孩”,有人勾勒“织毛衣的男孩”,画笔之下,是打破刻板印象的无限可能。“原来喜欢什么都可以,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一位小男孩的感慨,道出了课堂的真谛。课程尾声,队员们为每一位主动分享的孩子送上定制小奖品,让这份“做自己”的勇气,伴着认可与鼓励生根发芽。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映照着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叹。支教组李老师带来的“彩虹杯”科学实验,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魔法秀”:分层鲜明的彩色液体在透明杯中静静伫立,油与水的“泾渭分明”引发阵阵追问。“这不是魔法,是密度在‘指挥’哦!”李老师一边演示液体倾倒的先后顺序,一边用“油像羽毛、水像石头”的比喻拆解科学原理。当孩子们亲手将不同液体注入杯中,看着属于自己的“彩虹”慢慢成型,惊喜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这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课,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从解开心灵枷锁的心理课堂,到叩响科学之门的实验现场,青岛工学院实践队用“共情式引导+体验式教学”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文育注入新活力。实践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数字化赋能”特色,让更多元、更生动的课程走进乡村学堂,让青年力量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博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