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 法韵乡谣实践队:光影织就法治网,护航青春向远方

发布时间:2025-07-25 23: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志豪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黄诗雅、甘思城、蓝佳乐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篇章中,乡村少年的成长成才,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关键一笔。佛山大学法学院法韵乡谣实践队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推动法律条文向生活化、实用化转化,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增强未成年人对法治的认知。

2025年7月16日,实践队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为羽翼,借光影为舟、案例为帆,开启“法治之旅”义教课堂,让法治种子在乡村沃土扎根。

光影为窗,照见法律温度

课堂伊始,《守护解放西》第二季第五集《迷航的青春》画面铺展。屏幕里少年因网贷陷入困境的焦虑、因冲动犯错的懊悔,如镜子般映出乡村少年可能遭遇的“成长考题”。这些故事绝不仅仅是“影视剧情”,更是关乎乡村家庭安稳的“风险预警”

影片落幕,实践队化身为法律“解码人”: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剖析自我保护边界,为乡村培育知法懂法的未来建设者;对照《家庭教育促进法》探讨家庭责任,因为乡村振兴离不开“小家”的稳固,更需要懂法家长筑牢家庭法治基石

图为同学们观看守护解放西

案例为镜,照见成长边界

“怒踹电梯门要赔多少钱?”“网贷还不上会坐牢吗?”案例讨论中,问题如涌泉般源源不断,背后是乡村少年对法治认知的渴望。实践队以《刑法》“故意毁坏财物罪”为标尺,带同学们细算“冲动账”,让大家明白情绪失控的代价远非一句道歉能承受;援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揭露网贷陷阱,让同学们看清“超前消费”是推向风险深渊的错误选择。

聊到未成年人保护,有同学困惑发问:“别人遇险,我该管吗?”实践队耐心阐释“道德大义”与“法律边界”:未成年人要优先守护自身安全,再机智展开求助;路人虽无强制救助义务,但见死不救,既过不了良心这关,也会遭受社会舆论谴责。实践队成员强调,家庭、学校、社会需形成合力,教会孩子“敢助人、会助人”——这是法治社会的温暖互助,也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同频共振的体现,它关乎乡村风气涵养,更维系着民族精神传承的脉络

图为实践队队员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案例

心与法融,共护青春航向

“生命像风筝,飞再高也不能断了线”,课堂尾声,实践队以“生命脆弱性警示”收尾,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传递“生命只有一次”的法理与情理——家庭教育要教孩子“惜命、爱人”,这是法律与亲情共筑的“必修课”,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民族永续传承的根基

这个夏日,实践队将法律拆解为光影故事、案例问答,让《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走出书本,成为乡村少年的“防护伞”“指南针”。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课堂互动

尾声

法治下乡,是播撒“法治之光”的长期行动——让法律照亮乡村每一寸土地,为少年成长铺坦途,为乡村振兴筑基石。愿课堂思考、影片警醒化作少年心中的“法治铠甲”,护佑他们向阳而行,成为乡村振兴的接力手、民族复兴的弄潮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志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