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尹淑静、吴艳玲、赵歆艺)2025年7月中旬,山东科技大学“情暖桑梓,一路童行”志愿服务队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跨越城乡距离,深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莱屯镇中心小学,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这片沃土,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图为志愿者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
支教方案制定:深耕学情,定制课程
莱屯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面临着课外知识拓展不足、传统文化接触较少、课堂互动积极性有待提升等情况。志愿服务队在出发前便与当地教育部门、莱屯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展开多轮沟通,通过细致调研掌握学情:部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停留在字面,缺乏文化共鸣;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场景较少,创新思维有待激发。 基于此,团队量身打造了“文化浸润+实践体验+互动启发”三位一体的支教方案。方案分年级设置教学重点,低年级侧重手工实践与古诗词启蒙,高年级则深入解析诗词内涵与创作背景;同时设计了“诗词赏析会”“剪纸作品展”等互动模块,让孩子们在动手与感悟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确保支教活动既贴合需求又富有实效。
▲图为孩子们展示手工课作品
课堂风采绽放:诗韵剪纸,点亮童心
带着精心打磨的方案与校地同心的期盼,志愿者们迅速投入教学实践。在古诗词课堂上,志愿者们以生动的故事讲解《春山夜月》等经典诗作,用“意象联想”“情景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走进诗词意境,从“背得出”到“悟得透”;剪纸课上,志愿者们手把手示范折叠、剪裁技巧,从简单的窗花到融入诗词元素的主题创作,耐心指导每一个孩子,让指尖的创意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火花。 课堂上,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观望,到主动举手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再到兴奋地举起剪纸作品欢呼“老师你看!”,眼神里的光芒见证着成长。志愿者们还巧妙地将诗词背诵融入课间游戏,把剪纸作品作为“班级文化墙”的展示内容,让学习场景延伸到课堂内外,让知识与快乐同步生长。
▲图为志愿者授课
支教意义深远:多方受益,共促发展
此次小学支教活动意义深远。于学生而言,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梦想火种;对支教团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对乡村教育,补充教学资源,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于社会,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公益力量,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与文化基础。
“看到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在剪纸作品上写下学过的诗句,那种文化传承的力量让我们动容。”一位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在莱屯镇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情暖桑梓,一路童行”的青春足迹已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而播下的知识与希望的种子,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照亮他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征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闻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