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步履丈量千年瓷脉,创新笔触绘就文旅新章

发布时间:2025-07-25 23: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严冬妍、蔡同琳、郑诗婉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通讯员:蔡同琳、郑诗婉)这个夏天,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深入梅州大埔,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坚持以“瓷脉赓续,文旅焕新:解码高陂非遗文旅的破圈之路”为主题,以青春之力赋能非遗传承,用创新思维设计文旅线路,三下乡之行收获满满,圆满落幕。

以瓷为媒:触摸泥土的温度

在富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突击队队员认识了陶瓷的更多可塑性,了解大埔陶瓷文化。景区内陶瓷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是承载深厚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而在富大非遗工坊,突击队队员们在陶瓷工厂近距离学习陶瓷生产的流程,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创新之路,用微距镜头记录下笔锋与瓷胎的每一次触碰,拍摄出了大量的宣传片,收获了大波流量和好评。

当镜头聚焦亮鑫源有限公司的车间,突击队队员们专心致志,跟着师傅学习着制作陶瓷的手法。队员们可在此参与拉坯成型与青花彩绘等实践环节,亲手制作个性化陶瓷作品,深度体验"陶瓷蓝"工艺魅力。

在体验参观有关大埔陶瓷项目的过程中,突击队还采访了四位非遗传承人,在他们的笔下触摸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在"百千万工程"中探寻非遗传承的当代密码。

以创为桥:勾勒融合的蓝图

为设计“陶瓷蓝+党建红”文旅线路,队员实地走访了若干个景点。在茶阳古镇斑驳的骑楼廊柱间,队员们漫步在粤东最长的骑楼街,感受着"小汉口"昔日的繁华盛景;步入泰安楼石砌围屋,斑驳的石墙、错落的院落、精巧的祖堂,无不展现着客家先辈的开拓精神与家族传承的魅力;于叶剑英纪念馆展柜前,成员们浏览红色历史,研讨如何将红色文物与非遗体验进行动线衔接。

设计文旅路线图的过程充满挑战。突击队经过实地踩点和反复讨论,一条“陶瓷蓝+党建红”的线路终于成型。这条线路深度融合当地陶瓷非遗技艺与客家文化资源,推动大埔文旅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校地合作:点燃宣传的星芒

在高陂镇政府的会议室,队员们悉心请教高陂镇团委书记刘智韬、副书记孙彬关于“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的问题。座谈会上聚焦互联网赋能、红色基因与陶瓷文化深度融合,聚焦“党建红+陶瓷蓝”双色文旅路线,为打造“中国青花瓷小镇”注入青春动能。

转战“埔娃娃”会客厅,突击队队员们与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理解了以创新IP活化非遗、服务“百千万工程”文化兴县目标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点燃了以新兴方式助力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的热情。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也成功拿到“埔娃娃”IP形象授权,将以更深更广的方式将这个象征着美好大埔的形象传播出去。当前正构建以埔娃娃IP为核心纽带,有机串联富大陶瓷非遗工坊、文创产业园与历史景点的主题旅游动线,推动该IP实现从静态展示向沉浸式互动体验的转型升级。

   百千万工程下的青春答卷

突击队以青春为釉,将文化传承的星火揉进大埔的青山绿水;用创新作笔,在"百千万工程"的画卷上描绘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当陶瓷技艺遇见年轻力量,当非遗传承碰撞文旅创新,梅州大埔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釉下青花"。期待更多青年加入这场非遗守护的接力赛,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冬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