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铸魂铭历史,薪火相传启新程。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7月,天津大学“材梦生花”实践队踏上安徽舒城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通过一场穿越硝烟的“沉浸式”思政课,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脊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傲然挺立。
缅怀·寻访:踏寻红色足迹,感悟英烈精神
驻足胡底烈士纪念馆,实践队员们在陈列的史料中追忆峥嵘岁月,在回响的誓言中激起奋进力量。在庭院中央的胡底烈士像前,同学们列队肃立,向这位为革命理想燃尽生命的“龙潭三杰”之一敬献献花、献上天大青年的敬重与钦佩。烈士目光坚毅,身姿挺拔,环视舒城故乡,为今天的盛世中华而动容欣慰。“身许山河心许党,此身长隐亦长明”,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英雄从未远去,丰碑永存世间!
图为实践队员在胡底烈士雕像前献花
图为实践队员在胡底烈士纪念馆合影
踏入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共同缅怀不朽英魂。园内,高达数十米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碑上“江淮英烈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每一位实践队员心生敬畏。
图为合肥蜀山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抚摸着墙上英名录记载着的57623名烈士名字,仿佛穿越时空,一步步走近那段风雨如晦、先烈们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岁月。从陈延年、陈乔年等为理想信念慷慨就义的革命先驱,到无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默默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他们的事迹共同勾勒出江淮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
图为实践队员在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合影
“在胡底烈士的雕像前,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隐蔽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斗争…”“站在蜀山烈士纪念碑下,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实践队员有感而发表示“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把这份崇敬与感动转化为奋进力量,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用实际行动告慰英烈,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聆听·思悟:云端红色宣讲,深化精神理解
“老师,您说抗战精神在今天意味着什么?”一场跨越千里的红色宣讲在桃溪镇中心学校上演。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弋犇老师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讲到青年担当,屏幕两端,思想的火花在‘云端’激烈碰撞。
图为天津大学弋犇老师线上宣讲
以史料为支撑、案例为引线,系统梳理了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历史脉络。弋犇老师围绕“抗日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展开深入剖析,从民族觉醒、国共合作、国际支援等多个维度,清晰阐释了这场胜利背后凝聚的民族合力与精神密码。结合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解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锤炼出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为今日的民族复兴凝聚起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图为聆听宣讲的同学合影
“从前只知道抗战胜利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现在才真正明白,这份胜利背后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并肩奋战的结果。”桃溪镇中心学校九年级的同学这样说。
践行·演绎:话剧再现历史,青年“声”入人心
干汊河中心学校排练室灯火通明,深夜还能听到激昂的台词声。‘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只做书斋里的学问!’实践队员们以我国材料科学泰斗、国内高温合金奠基人、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师昌绪院士的壮阔人生为教材,与当地学子共同通过话剧的形式演绎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思政金课。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学生共同参与话剧演出
话剧的时间卷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烽烟中缓缓展开。它追随着师昌绪院士的身影,穿越动荡的岁月,直抵那撼动世界的一刻——1964年,师昌绪带领团队日夜鏖战,成功铸造出新中国第一代“九孔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这枚凝聚着智慧与血汗的叶片,如同刺破铁幕的利剑,一举斩断了制约先进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卡脖子”枷锁,为大国重器装上强劲的“中国心”!故事的尾声,聚焦于先生的白发暮年,依然深深扎根在科研沃土之上,将毕生心血化作薪火,殷切指引青年学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锤炼过硬专业本领,矢志锻造国家所需、时代所唤的国之重器。
图为话剧演出现场
师昌绪院士矢志报国、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壮阔人生,深刻诠释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他面对海外优越条件挽留与当局重重阻挠,以钢铁般意志联合留美同窗致信呼吁、历经曲折,毅然踏上报效祖国的归程的故事以及他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与不朽精神深深鼓舞了每一位青年学子。
“急国家之所急,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这是师昌绪先生的人生格言,也当是我辈立志投身科研的青年学子毕生追求的目标!
传承·担当:凝聚青春力量,砥砺奋进前行
图为实践队员与学生们合影
天津大学“材梦生花”实践队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以心灵倾听历史回响,以青春演绎爱国情怀。这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思政课,必将激励青年学子在新的征程上,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来源:杨昕怡、朱盛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盛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