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照峨眉山,千年武韵焕新颜。”2025年7月11日,由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宁老师带领的"汇爱行金顶,医心兴绿野"乡村振兴促进团在共青团川北医学院委员会与共青团峨眉山市委的指导下,于峨眉武术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寻峨眉武韵"非遗传承活动。
20名青年志愿者携手当地30名小学生,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传承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三个小时的活动中,志愿者们以青春为笔,以武学为墨,在峨眉山这片文化沃土上书写了新时代非遗传承的动人篇章。从武术展示到深度采访,从技艺传授到心得交流,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每一招一式都诉说着文化传承的永恒主题。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体验活动,更是一场以青春力量激活非遗生命力的生动实践,让千年武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图为老师为志愿者纠正姿势 张华钰 供图
一招一式见真章
晨光中的舞台武韵流淌。张师傅和小学员们展臂如鹤,起势若松,将峨眉武术"刚柔并济"的哲学融入拳脚之间,其稳如磐石的马步和"白猿通臂"的灵动飘逸引得在场观众阵阵惊叹。志愿者们凝神屏息,目光紧随那翻飞的衣服,有的还不由自主地跟着比划起来。"手腕要像柳枝般柔,发力要似山岳般稳。"张师傅边演示边讲解,将"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等武学智慧化作身下的一招一式,古今武学精神仿佛都在此刻交相辉映。
▲图为小学员进行武术展示 张华钰 供图
一访一叩问武魂
在古榕树的浓荫下,一场跨越代际的非遗访谈正在进行。大学生志愿者与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相对而坐,围绕武术的历史与传承展开深入交流。志愿者专注倾听,不时记录,目光中充满对峨眉武术源流与发展的探求。传承人神情平和,娓娓道来,将那些尘封在古旧拳谱中的故事、以及代代相传的师门精神,融入平实的讲述中。老树的枝叶过滤了斜阳,在武馆前的空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一刻,青年笔尖下流淌的思考,与老者言语中承载的武术记忆在此交汇。这场在古榕见证下的对话,无声地勾勒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坚韧而深厚的传承脉络。
▲图为志愿者采访峨眉武术传承人 张华钰 供图
青春聚力续华章
"这不仅是武术教学,更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文化对话。"活动负责人何秋雨表示。志愿者也将通过"非遗进校园"让更多孩子触摸传统文化脉搏。当古老武学遇上青春力量,非遗传承的故事正书写新篇——正如那招"金顶朝阳",在代代相传中永远朝气蓬勃。
▲图为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合影 张华钰 供图
文化薪火永相传
活动虽已落幕,传承永不止步。这场跨越时空的武学对话,不仅让峨眉武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更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的无限可能。非遗传承正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篇章。正如峨眉武术追求的"刚柔相济",文化传承也需要坚守与创新的平衡。相信在青春力量的注入下,这份穿越千年的武学智慧,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文化薪火永续相传。(撰稿:邢瑶 审核:许诺 图片:张华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