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子探访济宁查拳运动协会 共促国家级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24 23: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书涵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李书涵 贾丽)7月8日晨,西北工业大学“精武传文展翱翔,铸魂聚义显共强”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精武传文”实践队) 抵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拳(编号:Ⅵ-24)核心传承地——济宁市查拳运动协会。会长王建军、秘书长高登海、党支部书记邢家禄携支部委员扈东猛、传承骨干胡斌、翟中民、薛宏伟等十余位传承人,以传统武术礼仪迎接高校学子。

▲图为精武传文实践队与查拳运动协会深入交流

在热烈的欢迎仪式上,王建军会长代表协会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系统性地介绍了查拳的历史渊源、核心特点及其在济宁地区独特的传承脉络,强调查拳不仅是中华武术瑰宝,更承载着深厚的武德精神和地域文化价值。交流气氛渐浓,支部委员扈东猛(擅长拳术)、胡斌、翟中民(精于行者棍、战枪)以及薛宏伟、翟中民(擅长大刀、战枪)等大师兴致所至,即兴拿起传统器械现场展示。大师们动作刚劲有力、步法灵活、套路严谨,一招一式尽显查拳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令实践队员近距离感受到这项国家级非遗的鲜活魅力。

▲图为查拳大师用传统器械现场展示

  交流环节气氛融洽,双方首先进行了集体合影留念,定格了高校青年力量关注并参与传统武术传承保护的珍贵瞬间。为深入了解查拳的传承现状与未来发展,实践队随后分为两组,分别对两位资深的查拳大师进行了深度专访。

  访谈围绕查拳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核心价值、当前传承的真实状况、协会在推广普及和创新探索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传承中面临的人才培养、经费场地、社会认知等现实挑战展开。大师们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习武和教学经历,分享了坚守传统的动力与感悟,也坦诚表达了在当代社会维系发扬查拳的困难与期盼。扈东猛等大师在访谈中阐述了他们对查拳精神(武德)核心的理解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并谈及了对传承前景的关切。实践队员们则围绕查拳对现代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独特价值、传统武术在当代的适应性发展等议题,与传承人进行了积极对话。

▲图为精武传文实践队员跟着查拳大师学习招式

秘书长高登海在交流中介绍了协会近年来在推广普及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包括公益教学、进校园社区、组织赛事展演、非遗资料整理等,也坦言了经费、场地紧张及人才断层等实际困难。谈及未来,王建军会长和高登海秘书长展望了协会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包括人才培养计划、活动拓展和研究深化,并表达了在政策、资金及社会力量支持方面的期待。他们强调,吸引更多年轻人是传承的关键,需深入挖掘查拳对现代人身心健康的时代价值,探索更富创意的传播方式,同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翟中民大师

西北工业大学“精武传文”实践队此行以“传承中华武术精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与面对面交流,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查拳历史、技艺与文化内涵的认知,更亲身感受到了查拳传承人矢志不渝的坚守精神与责任担当。此次探访活动,为查拳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高校青年的思考与活力,也为西工大与济宁查拳运动协会未来在武术文化研究、技艺传播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济宁查拳运动协会对实践队的关注与支持深表感谢,并期待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守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行列中来。

▲图为精武传文实践队和查拳运动协会留念

图文:西北工业大学“精武传文展翱翔,铸魂聚义显共强”社会实践队

一审:程姣姣 杨默衍

二审:张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书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