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溯源漓江文化根脉,赋能康养产业新篇”实践团队走进“岭南第一名园”雁山园,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探寻百年名园如何为漓江康养产业注入文化动能。
百年名园的文化密码
雁山园,坐落于桂林市雁山区,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名“雁山园别墅”,是清代士绅唐岳的私人园林,后被清代两广总督岑春煊买下,改名为“雁山公园”,作为岭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园林之一,其建筑融合了岭南造园技艺与漓江流域自然风貌,被誉为“岭南第一名园”,今年五一期间,雁山园完成修缮后重新开放。
在历史与自然的交响中寻找答案
沿着青罗溪岸边的龙鳞道,实践团成员们惊叹于古人智慧,龙鳞道以青石板铺就,纹路交错如龙鳞,雨天能快速排水,故有‘雨天不湿鞋’的效果。在涵通书院前,楹联“接书长看階前月,品画徴闻座古香” 传递出文人‘观月品画、静悟书香’的雅致生活态度,引发实践团队成员思考:如何让这样的文化空间转化为现代康养体验?
与园林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为实践团队拓宽了研究视野。据工作人员描述,因文物保护需求及蛇虫等安全隐患,目前园区仅部分区域开放,但其‘天然氧吧+历史底蕴’的特质,已吸引不少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
在碧云湖畔,宁静伫立的水榭与粼粼湖水构成一幅动态山水画。实践团成员观察到,游客们在此不仅享受自然疗愈,更沉浸在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生态+体验’的模式,正是康养产业需要的差异化发展路径。”队长牙桂源分析道。
调研中,实践团队还采访了多位游客。据游客讲述,她们是专程来感受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一位游客表示,“这里既能感受‘水榭映湖’的诗意,又能呼吸湿润的草木气息,带来自然与文化交织的放松感。”
让文化根脉滋养产业新枝
调研行至尾声,实践团成员回望斑驳累累的古旧建筑,古朴宁静的氛围像是沉静的历史,无声无息却又发人深省。雁山园里,历史文化的厚重、自然景观的灵秀为漓江文化赋能康养产业提供了“文化+生态+体验”的多元思路。此次雁山园之行,是实践团队“溯源+赋能”旅程的第一站。实践团队将持续梳理调研所得,探索如何让雁山园这类文化载体,成为漓江康养产业的“加分项”,以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漓江文化根脉,在康养产业新篇里,愈发枝繁叶茂。
当青春遇见历史,当产业对话文化,雁山园的调研之旅为漓江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入调研,助力书写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的新篇章。(撰稿:牙桂源、刘小宁、敖香艳、江欢凤、李宇婕、马音词、钟慧思、杨林浩、陈先玲、韦玉柳、韦吴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先玲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