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构建“政府主导、校地联动、全民参与”的乡村生态治理新格局,让绿色发展基因融入乡村肌理。7月11日,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法宣科科长黄江兰一行,联合宜宾学院“虹光筑梦·童伴随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丰乐乡中心村,开展“生态赋能乡村,童心守护绿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何加强、丰乐乡副乡长杨川陪同。活动通过“宣讲+实践+互动”的三维创新模式,打造出一场兼具知识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的生态文明实践课,以点滴行动共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
多样宣讲,共筑节水意识
活动伊始,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孙老师围绕“如何节约用水”展开宣讲,详细介绍了随手关紧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选用节水器具等实用的节水方法,并通过互动问答鼓励孩子们分享节水妙招,让节水意识在思考交流中自然生长。现场通过播放宣讲视频、分析生活案例分析等方式,让生硬的环保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乡土话语”,真正走进村民心里。
沉浸式实践,助力乡村焕新颜
“美丽乡村行动”环节中,留守儿童们手持环保宣传册,主动走到村口院落,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宣传“不乱扔垃圾”“保护小河”“垃圾分类”等知识。随后,孩子们又变身“环保小哪吒”,手持可降解垃圾袋对村道周围进行“地毯式”清理,用小手捡拾垃圾的动作,成为乡村最动人的绿色剪影。此次活动参与儿童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85%,环保实践的成效在乡村土地上清晰可见。
趣味互动,激发参与热情
为让环保知识在游戏中扎根,现场设置了“双层分类挑战”互动环节:孩子们将垃圾按“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四类投入对应垃圾桶,完成“实战分类”;紧接着领取印有不同垃圾图案的分类卡片,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进行“模拟投放”。从真实垃圾到抽象卡片,从动手捡拾到动脑分辨,层层递进的互动设计让分类逻辑在重复实践中愈发清晰。
此次活动成功搭建起宜宾学院与宜宾市生态环境局紧密合作的桥梁,是政校联动、协同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宜宾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学科优势,为乡村生态治理注入创新活力;宜宾市生态环境局凭借专业资源与政策引领,提供坚实保障。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更多政校合作新路径,激发乡村生态治理的内生动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培育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力量,更让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展现政校合作的使命担当与时代价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柯知磊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