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执卷传薪,支教路情暖童真

发布时间:2025-07-24 23: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段舒云 罗楚黔   阅读 5.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罗楚黔)在国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加强乡村教育建设的当下,7月24日,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怀揣着满腔热情和对乡村孩子的关怀,告别熟悉的校园,从八桂大地的广西启程,奔赴千里之外的中原河南。车轮滚滚,一路向北,载着青春的朝气与担当,奔赴一场与河南乡村孩子们的夏日之约,准备在那片土地上,用知识和爱心,书写属于这个夏天的温暖篇章 。

素扇点漆:描绘古韵之风

一把小小的漆扇,承载着千年的匠心;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托起非遗传承的微光。今天,志愿者把非遗漆扇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孩子们了解到手中的漆扇技法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先民智慧,他们小心翼翼地在水面创作,将颜料滴进水桶,看见色彩在水面晕染成纹再被扇面捕捉。当独一无二的花纹在扇面浮现时,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悄埋下。这堂课不只是教孩子们画一把扇子,更是让他们在体验中明白:那些自古传承的技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被触摸、被创造、被延续的文化。非遗的传承正以最生动的方式在童心间生长。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制作漆扇合照。沈王惠 供图)

巧手塑梦:创造彩泥之趣

手工课的意义藏在孩子们揉捏彩泥的指缝里。当不成形的材料变成像样的作品,眼里的光藏不住成就感。这种自信会悄悄住进心里成为面对挑战时的底气。而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不按常理的搭配,正是想象力在自由生长。更珍贵的是,孩子们在亲手创造中这种对“创造”的感知,会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内驱力,让成长更有力量。手工课从不是简单的“做东西”,而是让孩子在触摸与创造中,学会专注、收获自信、点燃想象——这些藏在指尖的力量,终将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勇气。

(图为学生完成彩泥绘画。王雁 供图)

腾跃逐光:玩转篮球之乐

当篮球在孩子们手中传递,课堂就变成了充满活力的成长乐园。拍球时的咚咚声里,藏着不只是运动的节奏,更是协作与勇气的萌芽。奔跑、追逐、协作完成游戏任务时,身体在变强,心也在成长。当有人摔倒时,立刻有小手伸过来;游戏输了时,会互相打气“下次努力”。这些互动教会孩子们体谅他人、承担责任,抗挫力在笑声中悄悄扎根。“一起玩”不仅是在玩闹中学会分享、懂得协作、收获勇气。还是藏在汗水里的成长,会成为他们未来融入集体、拥抱世界的温暖力量。

(图为学生一起练习篮球。王娅楠 供图)(图为全体队员合照。段舒云 供图)

三下乡是一段新的起点。志愿者把书本里的理论变成脚下的实践,将青年的热忱化作服务的力量,带着更坚定的信念走向未来。唯有贴近大地,才能读懂中国;唯有担当实干,才能不负青春。那些在服务中收获的温暖与力量,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舒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