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乡野,非遗润童心——珠科学子三下乡助力瓜岭古村公益助学

发布时间:2025-07-24 23: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佳娜   阅读 9.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陈佳娜、梁泳桐),珠海科技学院兰台新乡突击队(以下简称:兰台新乡突击队)前往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开启暑期公益助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相关部署要求,旨在发挥青年学子的所学知识与力量,以青春热忱浇灌乡村教育,为振兴之路添砖加瓦。

7月5日,兰台新乡突击队来到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与当地村委进行工作对接,瓜岭古村村委对实践队伍的到来表达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在带领团队漫步古村街巷、了解村落历史文化之后,村委相关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伍交接后续工作。随后,实践队伍在瓜岭古村村委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开始了暑期助学课程。

图为村委负责人与兰台兴乡突击队部分队员的合影(辛姿仪摄)

丝缠乡韵:指尖缠绕的文化记忆

7月6日,为传承传统缠花技艺,让非遗文化在指尖流转,兰台新乡突击队以缠花赋能乡村教育,助力非遗保育。团队与村委共同规划课程体系,兰台新乡突击队提前精心筹备丝绒线、胶水、剪刀等材料。助学队员执线示范,细致讲解缠花的千年历史与“绕、缠、捏、粘”的核心技法,引导孩子们将古村的木门雕花、枝头飞鸟等鲜活意象,细细织入缠花作品。当细碎丝线在指尖流转成灵动花朵,乡村教育便在这指尖的缠绕中,织就文化传承的细密纹路。

图为缠花课程纪实(聂艳摄)

扇绘乡景:蚕丝扇上的时光印记

7月7日,为让传统扇艺焕发新意,将古村风光定格于扇面,兰台新乡突击队以蚕丝扇装饰赋能乡村教育,注入生活美学活力。团队与村委协作搭建课程框架,提前备齐竹制扇架、蚕丝、细尖毛笔等材料,分装成精致材料包。课堂上,队员们细致演示蚕丝扇制作过程与装饰巧思,引导孩子们将古村的晨雾漫巷、午后树荫、等日常景致,轻轻绘于扇面。当孩子们挥动亲手装饰的蚕丝扇,乡景在扇间流转,便定格下文化与生活交融的暖人瞬间。

图为蚕丝扇课程纪实(聂艳摄)

7月8日,为弘扬传统核雕技艺,让匠心故事浸润课堂,兰台新乡突击队以核雕文化普及赋能公益教育发展。突击队前期专程走访采访核雕传承人周汉军,将他的技艺故事与作品资料悉数融入课程设计。村委精心协调场地与展示条件,团队备齐刻刀、橄榄核、棉线等工具,课堂上展示其珍藏的“核舟记”式作品复制品,娓娓讲述他“一刀一琢守初心”的从业岁月,传递“核雕虽小藏文脉,青年愿学续薪火”的深切初心。助教队员全程俯身指导实践,让乡村教育在微雕故事里延续匠心传承的温润脉络。

图为周汉军先生为突击队队员展示雕刻过程(聂艳摄)

教育赋能:匠心铺就下的未来之路

三余天的公益助学时光里,珠科学子以缠花织就文化记忆,用扇面定格乡野诗意,借核雕延续匠心文脉。从材料筹备到课堂教学,兰台新乡突击队将非遗技艺与古村底蕴相融,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场青春与乡野的相遇,不仅为瓜岭古村的暑期课堂注入活力,更以实践践行青年担当,让公益助学成为连接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温暖纽带,让文脉在守护中延续,让希望在实践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佳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