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黄子涵、周炫成、谭祈晴 )七月的芷江侗族自治州,暑意正浓,和平广场上却涌动着比烈日更炽热的热情。7月23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公璞乡行·侗乡风雨桥”志愿服务队在此开展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防灾知识宣传活动,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科普内容,用互动问答、实操演示等鲜活形式,为居民们送上了一份实用的"安全指南"。
志愿者在和平广场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与居民热情互动
一、摆摊设点里的防灾智慧
宣传台前,防雷、防汛、防暑的科普手册整齐码放,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安全卫士"。志愿者们手持宣传资料,用带着乡音的通俗话语,把"室内防雷要断电源""积水过脚踝别强行通过"等知识点,拆解成"家里插头要拔""水里走路看路标"的生活提醒。
最热闹的当属互动区。"暴雨红色预警时,该待在家里还是往外跑?"志愿者的问题刚出口,居民们就纷纷举手。答对的王阿姨接过印着防灾口诀的扇子,笑着说:"以前看天气预报只知'有雨',现在才懂'遇雨该咋办'。"咨询区里,志愿者正一对一解答疑问,把避险细节讲得明明白白。
侗乡风雨桥气象科普小分队的宣传物料主题鲜明
二、从广场到街巷的知识接力
"不只是讲理论,更要教真本事。" 接下来这支"侗乡风雨桥气象科普小分队"还将走进学校、社区,把"室内防雷要点""高温防暑妙招"等实用技能,变成家家户户都能掌握的"安全技能包"。
气象科普小分队的旗帜和相关标识展现活动主题
三、志愿微光汇聚平安底色
当夕阳为和平广场镀上金边,居民们带着手册和礼品渐渐散去,但防灾意识已悄悄扎根。有孩子举着科普扇子,给家长复述"雷电天不能摸水管";有老人把手册塞进包里,说要回去讲给邻居听。活动背景板展示主办单位及活动主题清晰明了
这份由气象局联合社区种下的"安全种子",正借着青春志愿力量生根发芽。它或许藏在某个家庭的应急包里,或许记在某个学生的笔记本上,终将在一次次传递中,让平安成为芷江街巷村落里最坚实的底色,守护着家园岁岁安宁。
拍摄 | 覃雲慧
一审 | 易中杰
二审 | 贺苗
三审 | 潘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祈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