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雅韵薪火传,粤语文化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24 19: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夏敏敏 徐夕茹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夏敏敏) 粤韵溯封开,西江流玉千年调;方言承古越,南岭传声第一源。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肇庆市封开县不仅是广府民系的摇篮,更被语言学界考证为粤语的起源之地。这里山水交融,历史层叠,两千多年前的古广信文化在此生根,中原雅言与百越土语在此碰撞融合,最终孕育出影响深远的粤方言体系。

7月15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向阳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古语今声——童声传古调,普语启新声”主题实践活动,前往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杏花中心小学,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堂“粤语寻根之旅”。

▲图为图为向阳实践队组织学生观看粤语溯源动画

此次课堂积极响应国家保护方言文化的号召,并依托“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同时,致力于岭南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语言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

溯古传今,探寻粤语千年文脉

课堂伊始,队员曾秋慧作为主讲老师以粤语语音猜意思,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来‘朝头早’是清早的意思!”孩子们通过“听音猜意”游戏,在笑声中捕捉方言与普通话的趣味差异。接着,曾秋慧以粤语起源的相关动画短片为载体,生动展现了粤语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通过视频知识问答,孩子们对粤语起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不断深化。

▲图为图为课堂中学生进行粤语对话

“饮茶要讲‘唔该’,拜年要说‘恭喜发财’!”情景应用环节,队员们搭建起茶楼、年货街等微型生活场景。孩子们轮流扮演“点心伙计”“老街坊”,用刚学会的“一盅两件” “利是逗来”等粤语完成角色对话。在方言对话挑战中,孩子们用粤语演绎“借橡皮擦”对话,地道的“送俾你都嘚”“多谢啦”引发声声赞叹。

酷暑砺心,见证乡音炽热情怀

盛夏的教室里,老旧的电扇持续转动,也驱散不了南方特有的湿热。豆大的汗珠顺着孩子们通红的脸颊不断滑落,但他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讲台上的老师。当实践队员领读“我屋企人有爸爸、妈妈、两个家姐、一个哥哥。”这句话时,三十多个稚嫩的声音在闷热的空气中响亮地重复着。“这一节课最让我动容的,是看到孩子们一边擦汗一边坚持跟读的样子,”队员曾秋慧说到,“有个小女孩后背都汗湿透了,还主动举手要用粤语讲‘粤’字的来源。”

▲图为向阳实践队队员曾秋慧讲解粤语“九声六调”

   文脉薪传,筑牢广府文化自信 本次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通过了解朝代更迭、人口变迁对语言文化发展的历史影响,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明白广府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粤语的来源。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学习粤语的“九声六调”,简单区分粤语和普通话的发音差异,并联系生活场景,认识到粤语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方言作为身份认同纽带的价值,体会语言多样性对中华文明的意义,并对自己的家乡文件有了更深层的自信,并希望主动自觉地参与到粤语的使用和保护行动之中。五年级的伍同学郑重说道:“我要让外婆教我用微信发粤语语音,不能让她的话消失。”

文化传承的使命正在召唤,新时代青年理应成为方言保护的先锋队。实践队负责人表示,队员们将以此次封开粤语课堂为起点,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与创新精神,深入挖掘广府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系列化、多元化的语言文化活动,助力岭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让古老的粤语乡音在新时代继续传唱,用青春智慧书写文化传承的精彩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夕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