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科技赋能 —— 长沙师范学院青年大学生团队用科技为乡村孩子存下“乡音记忆”

发布时间:2025-07-24 18: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玲、严欢   阅读 5.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长沙师范学院“特立火种队”青年大学生团队走进衡阳县岣嵝乡中心幼儿园,通过别开生面的“科学+德育”课堂,助力乡村儿童拓宽视野、启迪心灵。他们不仅带来了会“变魔术”的纸杯,更带来了可以永久珍藏的“数字乡音存折”——这些用科技打造的时光胶囊,正悄悄记录着孩子们最纯真的乡情。

在光影交错的“纸杯影院”中,手电筒的光束穿透特制杯底,徐特立老先生慈祥的面容便清晰浮现于黑板之上。“同学们看,这束光线永远不会拐弯。”一位队员俯身蹲下,与孩子们平视,“就像徐老当年坚守教育报国的信念,始终笔直向前。”孩子们伸出小手,隔空轻抚黑板上的光影,仿佛触碰到那颗执着且炽热的教育初心。 图为在“纸杯影院”投影徐老图案 

而“魔法水杯”实验则带来了更奇妙的课堂体验。当绘有徐老伏案工作场景的图片浸入盛水的玻璃杯,斑斓的色彩竟在透明的水波中渐渐消失。“老师!图画的颜色被水洗掉了吗?”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惊讶地问道。团队成员谭惠玲将水杯轻轻倾斜,一束光穿过杯壁,在水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谱。“看,徐爷爷一直都在这里。”她轻声引导,“就像他当年呕心沥血办学,虽然看不见他深夜备课的身影,但这些付出如同无形的光,早已化作滋养家乡的雨露。”孩子们好奇地伸出小手,搅动水面,当涟漪荡开,图画上的色彩又在光的折射下神奇重现,引得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图为团队成员在课堂上讲解“魔法水杯”实验原理 图为团队成员在课堂上进行“魔法水杯”实验 

“我爱岣嵝乡的青山!”“我喜欢爷爷做的糍粑!”童言稚语通过手机麦克风,化作“数字乡音存折”里跳动的音符。队长朱玲介绍,这些录音将通过数字技术永久保存,“等孩子们长大后再听,就是最珍贵的成长礼物”。夕阳西下时,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印有家乡风景的“数字乡音存折”,封面上的二维码在余晖中闪烁着微光——这本小小的存折封存并守护着的,不仅是今日的欢声笑语,更是深植于童心的乡土情怀。图为团队成员在课堂上展示“数字乡音存折”图为岣嵝乡的小朋友与“乡音存折”内页的合照

在这片曾孕育出教育家的红土地上,长沙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用科技续写着薪火相传的故事。他们用光学实验传递“信念如光”的道理,借水杯的折射现象讲述“奉献无形”的意义。而那本为孩子们定制的“数字乡音存折”,则记录下稚嫩的童声,悄然播下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种子。未来,这段记录着乡音的夏日实践经历,或许会成为他们回馈家乡的独特情感纽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欢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