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大音乐学院师生与汇爱阳光公益携手,暖情浸润会宁乡野

发布时间:2025-07-24 18: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1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位老师与8名学生组成西北民族大学赴甘肃会宁教育关爱帮扶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奔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联动当地汇爱阳光公益组织,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抵达后,双方围绕实践细节深入探讨,从物资筹备到帮扶形式精准对接。随后共同开展慰问,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更以音乐表演传递精神力量,用旋律抚慰心灵。此次联动,是高校实践与本土公益的温暖交织,让艺术关怀扎根乡土,也为会宁乡村注入青春暖能,书写校地协同助农的温情篇章。

图中是实践队队员景金团与老人在路途中交流  祁燕楠 供图

2025年7月12日,西北民族大学赴甘肃会宁教育关爱帮扶实践团与当地志愿者团队(汇爱阳光)共同奔赴会宁县翟家所新智村行实走访当地一户人家,途中,老人缓缓讲述自家情况,从田间辛勤劳作的日常,到生活里的盼与忧,质朴话语传递着乡村生活温度,也让大家更深刻的懂得帮扶的意义,为后续精准开展教育关爱、生活助力等工作,筑牢“共情”根基。

图为实践团与志愿者们前往留守老人家中  宋沛洋 供图

2025年7月13日,他们奔赴会宁县侯家川乡芦河村。途中,当地志愿者问实践团学生:“知道会宁县为何叫‘状元县’吗?”他解释,因当地生活艰苦,读书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孩子们都拼命求学。而此次要帮扶的对象,便是典型例子。众人见到女主人何女士:她身着灰白色衣服、瘦骨嶙峋,曾是会宁县一中的优等生,1996年考入该校,却因家庭重压在考前精神崩溃,患上严重精神疾病。实践团成员心情沉重,深感“状元县”光环下农村学子逐梦的艰辛,更坚定了以教育帮扶传递希望、守护梦想的决心。

2025年7月13日,他们踏上前往会宁县汉家岔镇王马山村的路途,专程看望当地留守儿童。从县城到目的地,长达约四个小时的行程,一路皆是沙土路,路途颠簸且漫长。抵达留守儿童家中后,孩子的爷爷奶奶向实践团成员们诉说了家庭的不幸遭遇。母亲遇车祸离世,父亲离家失联,奶奶摔断腿未取出钢板。实践团目睹此景,更坚定了帮扶决心。成员们与孩子围坐,以音乐互动。学音乐的成员用二胡伴奏,同孩子们共唱《小星星》,既带来艺术陪伴,也以专业践行帮扶。奶奶分享了自己以二胡相伴的生活,虽艰辛却未放弃热爱,还将其作为抒发忧愁、缓解压力的出口,这让实践团学音乐的学生深受震撼,更懂珍惜学习机会。这场音乐互动为孩子们的暑期添彩,也传递出青春守护童年的温度。

2025年7月14日,西北民族大学赴甘肃会宁教育关爱帮扶实践团,携手会宁县汇爱阳光志愿者,奔赴会宁县新塬乡万岔村,走进一户特殊的留守儿童家庭。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独自挑起生活重担,身兼“爸爸”与“妈妈”双职,悉心照料三个孩子的成长。抵达后,实践团成员与志愿者迅速行动,和孩子们开启欢乐互动:教孩子打排球,开展打沙包游戏,小院里满是欢声笑语,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成为夏日乡村最动人的风景。队员们围坐身旁,用故事分享、情景模拟传递职业价值,鼓励孩子们“朝着热爱勇往直前”,让“寓教于乐”融入陪伴,在双向奔赴的互动里,为乡村儿童种下逐梦的种子,以青春微光点亮成长之路 。

图为留守老人与实践队成员、汇爱阳光志愿者的合影留念 汇爱阳光 供图

在会宁的这片土地上,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传递温情。陪伴留守儿童描绘职业愿景、追逐童真梦想,看望留守老人送去慰藉与欢乐。这一趟乡野之行,让青春在帮扶中沉淀重量,让青年担当融入“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传承温暖、筑梦乡村”的实践里,以点滴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让青春因扎根乡土、照亮他人而熠熠生辉,真正书写出属于当代学子的担当答卷。(通讯员 景金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