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文天雪)
2025年7月20日,为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深入了解农村电商助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电商·筑梦振乡”社会实践队抵达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聚焦当地支柱性花木产业,重点考察“合作社+电商直播”的创新融合模式如何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痛点:好苗木困在“花木场”
在花木场会议室,负责人指着窗外成片的苗圃,直言不讳地向实践团队道出行业瓶颈:“我们横栏花木品质好、品种多,但传统销售主要依赖线下批发市场和中间经纪人,问题不少。”他具体解释道,花木体积大、形态特殊,长途运输物流成本高企,损耗率有时高达15%-20%;同时,市场信息传递慢,容易造成供需错配、价格波动大,种植户收益难以稳定保障。部分小型种植户坦言,虽有精品苗木,但因缺乏销售渠道和议价能力,常常只能被动接受收购商的价格。
▲图为实践队员与花木场负责人交流。
破局:“探花姐姐”架起云端桥
面对挑战,横栏镇近年来力推的特色项目“探花姐姐”成为关键抓手。据该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系统性地培训本地农户,特别是女性从业者,掌握电商直播技能。“‘探花姐姐’们直接在种植基地或精心布置的展示大棚里开播,”负责人表示,“她们用手机镜头,实时、真实地展示罗汉松的苍劲造型、簕杜鹃的绚烂花色、兰花幼苗的生机勃勃,并详细讲解品种特性、养护知识,效果非常好。”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花木种植基地。
这种直观、互动的模式显著拓宽了销路。“以往我们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负责人说,“现在借助电商平台和配套物流,精品盆景、特色苗木能直接销往全国各地,订单量增长明显。更可喜的是,部分造型独特、品相上乘的盆景,因为品牌曝光度提升,销售单价也提高了。”实践团队在座谈中了解到,电商模式的引入也“倒逼”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合作社在整合分散的优质货源、制定统一的品控标准、对接更高效的物流服务商以及优化防损包装方案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协调角色。
现场:科技育苗支撑直播产销紧相连
座谈结束后,实践团队深入花木种植核心区进行实地探访。
映入眼帘的不仅是品类繁多的苗木——苍劲古朴的罗汉松桩景、花色绚烂成片的簕杜鹃、温室里精心培育的各色兰花,还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开阔的苗圃地上方安有自动喷灌系统。现场技术人员向团队介绍,该系统能根据花木种类、实时的生长阶段以及天气状况,通过预设程序或土壤湿度传感器反馈,实现按需精准给水。团队成员清晰观察到,在秋海棠幼苗区,喷头正进行细致的雾化喷灌,水珠如细雨般均匀洒落;而在耐旱的龙船花、澳洲朱蕉等苗木区,则切换为高效的滴灌模式,水滴通过黑色软管精准地滴渗至植株根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显著提升了养护效率。
实践团队的目光很快被基地一角吸引。这里专门开辟了几处“电商直播示范点”。区域经过精心设计:背景是生机勃勃的绿植墙,自然光线充足,并配备了简易的补光灯和旋转展示台。现场,一位“探花姐姐”主播正与助手一起,仔细调整一盆造型精巧的福建茶小微盆景的位置和灯光角度,为即将开始的直播做准备。示范点紧邻的就是包装发货区。这一幕直观地呈现了“直播引流展示-现场验货确认-快速打包发货”的紧密产销闭环。
▲图为“探花姐姐”们一起进行直播。
本次横栏镇花木产业实地探访,使社会实践团队近距离、客观地观察了传统花木产业如何借助“探花姐姐”电商项目突破销售半径限制、提升品牌价值,以及自动化种植设施如何在生产前端降本增效。团队详细记录了座谈交流内容、技术应用细节及产销衔接场景,为后续分析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积累了详实的一手素材。
(通讯员:文天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