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稻菽千重,莲花测产践行使命

发布时间:2025-07-26 20: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汪江楠 万晨 占俊丽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汪江楠、万晨、占俊丽)2025年7月25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用示范与推广应用团队,前往萍乡市莲花县,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操作着机器,农机引擎声打破乡野宁静。他们以专业为翼、机械为锋,在乡村振兴的苍穹下,翱翔农业机械化的广阔天际,用青春力量驱动耕种变革,让科技助力粮食生产新路径。

躬身实践:蓝天为幕,稻浪作台

七月末的萍乡市莲花县,连绵稻田铺展成金色画卷,在夏日骄阳下闪耀着成熟的光泽,这片富饶的土地正迎来水稻实割测产的重要时刻。清晨,薄雾渐散,团队便赶赴田间,拉开“逐穗丈量、颗粒计数”的工作序幕。

团队成员身着连帽蓝衣,在稻田间躬身劳作。镰刀在稻丛间轻快游走,精准割下饱满稻穗,割下的稻穗整齐码放,稻秆断裂的脆响与队员的交谈声交织成田埂上的乐章。他们蹲在稻堆旁,掌心沾满稻壳的碎屑,笔下的数据随汗珠一同落在记录表上。这不仅是对收成的核验,更是对农业技术落地成效的检验,每一个数字都在见证着科技与乡土碰撞出的增收希望。

图为团队成员割稻穗

随后,成员们将整理好的稻穗分批进行称重,小心翼翼地抚平秤盘上的稻穗,确保没有谷粒掉落。显示屏上的数字跳动着稳定下来,一位成员迅速记下重量,另一位则忙着将称重后的稻穗装入编织袋标记编号。阳光穿过稻穗的缝隙落在秤上,每一组称重数据都是这片稻田“成绩单”上的关键一笔,为后续的产量分析与技术评估提供着扎实的依据。​

给稻穗进行称重

青春育种晒种藏力,脱粒聚精

在田边,团队成员小心地剪下稻穗、分装网袋,这是为后续晒种做准备。阳光热烈,网袋里的稻穗接受日光洗礼,水分缓缓蒸发,这一步关乎种子活力,需时刻留意天气,若遇阴雨就得赶紧收,保障种子不受潮。

图为在田边对种子进行晾晒

回到住处,便进入脱粒环节。一位成员坐在椅子上,轻柔又仔细地把稻穗从网袋拿出,借助简单工具,让谷粒与稻穗分离。这活儿看着不复杂,实则考验耐心,用力大了会损伤种子,小了又脱粒不净。每一颗谷粒落下,都像在积攒育种的希望。

图为团队成员将种子从稻穗中分离

此次田间实践,让成员们从课本走到田间。晒种时,懂了农时与天气的微妙关联;脱粒时,悟了育种所需的精细与专注。这不仅是农业技能的学习,更是对“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悟。在稻田间穿梭、在案前细致劳作,把青春汗水融进田里,也让“三下乡”的意义在农业实践里愈发清晰——以所学助农,用实践成长,让知识在土地上扎根、发芽。

智创丰收:科技赋能青春筑兴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的合照

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萍乡莲花的层层稻田是极具分量的鲜活注脚。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用示范与推广应用团队,携着实验室里凝练的智慧,踏碎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让精准的公式化作田野间的耕耘。以科技为犁,将精准测产当作撬动农业升级的支点,在莲花的沃土上播撒技术的种子。从纸页间的方案到田埂上的实操,每一次仪器调试都藏着让新技术扎根的执着,每一回数据记录都浸透着助农丰收的热忱,只为给当地水稻种植注入科技动能,为农业现代化按下加速键。

当暮色为莲花稻田笼上轻纱,团队成员的目光仍追随着稻浪——7月的实割测产,是这场科技助农实践的检验场。今夏的这段旅程,终将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注脚,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科技赋能、青春筑兴”的生动图景,让莲花稻田的每一缕稻香,都飘着科技与奋斗的芬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江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