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传知,同绘水生图--“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绿色青年行动”第二课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07-26 20: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哲哲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26(通讯员 张哲哲 刘鑫 兰自强 报道 宋兆旭 摄影)为积极响应“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号召,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水下生物保护理念深植乡村青少年心中,2025年7月26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走进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了“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第二课“水下生物”,为当地孩子带来知识与启发,助力乡村教育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

课程伊始,志愿服务队队员蔡宇轩老师以趣味问答开启教学,抛出“全球多少人口依赖海洋渔业”“海洋的重要生态价值”等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思考海洋与人类的紧密关联。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污染模拟等多元形式,团队带领孩子们沉浸式认识海洋生态价值与面临的威胁,从体验“渔业资源枯竭”后的谋生困境,到直观感受塑料垃圾、化学污染对海洋生物的伤害,互动过程中,孩子们逐步理解保护水下生物的意义,主动探讨守护海洋的行动。

课堂上,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投入“海洋卫士”“渔业从业者”等身份,为守护海洋生态出谋划策。蔡老师耐心引导,用通俗案例拆解专业术语,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下生物的相关知识。当模拟“塑料垃圾伤害海洋生物”场景时,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塑料垃圾对于海洋生物的伤害,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乱扔塑料瓶“,环保行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悄悄种下。

本次“水下生物”主题课程,以生动多元的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式认识海洋生态价值与面临的威胁。从趣味问答、角色扮演到污染模拟,孩子们在互动中理解保护水下生物的意义,主动思考守护海洋的行动。这不仅为青少年种下海洋保护的种子,更通过“三下乡”实践,搭建起知识传递与责任传承的桥梁,推动环保理念从课堂走向社区,助力形成守护蓝色家园的青春合力,以教育微光点亮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未来。

参与此次授课的志愿者蔡宇轩表示:“我参与此次支教活动,就是想把课堂里的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能实践的行动指引。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让孩子们关注水下生物、守护蓝色家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