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生态教育,传播环保理念,7月15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在革塘坝社区“爱心托管班”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清江水域生态——水下生物”为主题的趣味科普课程。志愿者刘雅庭老师带领孩子们一同探索清江水下世界的奥秘,旨在为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宝贵的生态保护种子。
课程伊始,刘老师以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一条带子长又长,弯弯曲曲过山庄……”巧妙地拉开了帷幕,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在揭晓谜底“河流”后,她随即抛出六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将注意力聚焦于清江的生态探索。在讲解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时,刘老师结合地图,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为大家描绘了清江从利川齐岳山发源,自西向东流淌的脉络。她将流域的地形比作“积木搭成”,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小土堆滑梯”地貌。谈及当地的气候,她将亚热带季风气候比作“贴心朋友”,并介绍15-18℃的年平均气温,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清江流域“不冷不热、温润宜人”的舒适环境。课程中,“鸳鸯锅”景观与冷水鱼家园的讲述更是趣味盎然。当描述清江与长江交汇时黄绿分明的奇妙画面,以及适宜的水温如何成为冷水鱼的“快乐老家”时,同学们纷纷发出惊叹,完全沉浸在清江生态的独特魅力之中。
在水下生物的介绍环节,刘老师详细讲解了清江鱼作为“湖北水产一绝”的卓越特质。她还分类介绍了挺水、沉水和浮水植物,并搭配精美的图片展示,让同学们能够清晰地辨别不同水生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特点,仿佛带领大家一同潜入清江,亲眼见证水下生物的丰富多样与奇妙之处。在探讨生态价值时,刘老师生动地阐释了水生生物如同水域的“平衡小卫士”。她用“鱼儿游动带动物质循环”的比喻,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它们对于清江生态系统高效运转所起的关键作用。而关于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危害讲解,则充满了现实意义。她列举了生活污水溢流、非法采矿污染等案例,分析了过度捕捞如何导致鱼类数量锐减、破坏生态链的严重后果,引发了同学们对生态保护的深度思考。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回应关于“渔民捕鱼的目的”和“过度捕捞的影响”等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课程最后,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我们能为保护清江做些什么?”。讨论结果汇聚成减少污染排放、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等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向,鼓励同学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共同守护清江的生态环境。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刘雅庭老师,她表示:“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入了解清江水域的生态情况,更重要的是树立起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期待这份‘生态火种’能在同学们心中持续燃烧,并带动更多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清江的绿水青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