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淮阴工学院“今我来‘丝’”实践团跨越千里,奔赴陕西华阴、潼关等地,开展以“徒步探寻非遗文化,勇担青年传承使命”为主题的暑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考察历史文化为主线,徒步探访沿线非遗项目为重点,深入了解与传承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团出征前合影
红色精神领航 徒步丈量非遗路
实践团以红军长征精神为引领,以系统性探寻“西安—洛阳”沿线非遗为目标,接过往届学子的接力棒,将去年终点作为今年起点,深入华阴、潼关等多地进行探寻。队员们顶烈日、冒暴雨,用脚步丈量土地,在考察过程中,实践团体会到了皮影雕琢之精妙绝伦,酱菜腌渍之细密入微,变脸演绎之神韵天成……
▲图为实践团徒步寻非遗
刀尖舞动春秋 皮影匠心传千年
在华阴市,实践团拜访了第四代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王辉。走进王辉的工作室,仿佛踏入一个皮影艺术的奇幻世界。形态各异的雕刻刀具整齐陈列,每一把都承载着独特的工艺智慧。王辉现场演示皮影制作过程,只见他手持刻刀,在牛皮上精准游走,须臾间,一个活灵活现的武将形象便跃然眼前。然而他却说“我们的这些作品还不够精美,还需要进一步打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年轻学子对工匠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与皮影第四代传承人王辉合影
酱香九转承韵 博物馆里守本味
在潼关市,实践团有幸拜访了潼关酱菜制作第六代技艺传承人宋岗山。宋岗山为保护这项非遗项目,牵头建成了潼关酱菜博物馆。博物馆内详细展示了酱菜制作的九道工艺流程,重重工序每一步都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宋岗山特别强调技术传承的严谨性:“酱菜技艺只传给真正掌握要领的人,不搞世袭制。”
▲图为实践团与酱菜第六代传承人宋岗山合影
变脸瞬息惊鸿 古街艺人说传承
在潼关古街,民间变脸艺人柳枝的表演让实践团大开眼界。只见他手持折扇轻舞,脸谱在眨眼间变幻莫测。表演结束后,柳枝向队员们讲解变脸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技艺精髓。她特别对青年一代提出期望:“非遗要传承下去,必须吸引年轻人参与。”
▲图为民间艺人柳枝讲解变脸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非遗传承面临多重挑战:学习周期长、学习过程枯燥导致年轻人望而却步,曝光渠道有限使技艺“藏在深闺”,商业化冲击下“快钱”与“慢工”矛盾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创新传播方式,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弘扬非遗文化。此外,他们还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展示非遗文化,激发青年学子的传承热情。
此次暑期实践,淮阴工学院学子以徒步为舟、以匠心为楫,在三秦大地上书写了一段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传统技艺遇上青年智慧,非遗文化必将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新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雪莲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