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吕吟娜)当大巴缓缓驶出城市的车水马龙,蜿蜒的山路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我带往郁南县千官镇那如诗如画的层峦叠翠之中。我内心清楚,此次“三下乡”之行,其意义远非“第一次参与”的新奇感所能概括。初入千官镇,我便投身于为期十天的躬身实践。在这十天里,教育化作桥梁,政策宛如轻舟。黄皮果那浓郁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纯真的笑靥如同春日暖阳。我在这田园风光中,真切地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也为自己的青春找到了扎根大地的方向。
巧手塑魂传薪火,童心绘梦启天窗
担任四天班主任的日子里,我见证了知识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当他们为成功做出一个作品而欢呼雀跃时,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未来的可能性,如同璀璨的星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冉冉升起。这一趟,我读懂了:乡村教育的痛点,并非物质的匮乏,而是视野的局限。我们的使命,便是成为那扇推开世界的窗,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图为吕吟娜在开营典礼讲解夏令营纪律。朱万婷 供图
在“黏土”课程上,孩子们用手中的黏土,精心塑造出代表“航天精神”“两路精神”“三牛精神”“……”的作品,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与先辈们对话。他们还用画笔,描绘出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笔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教育扶贫的真谛——它并非简单的单向给予,而是如同春风唤醒沉睡的种子,激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那些在课本之外的广阔天空下茁壮成长的求知渴望,那些在方言俚语中悄然萌发的世界观,恰似岭南大地上盘根错节的榕树气根,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图为吕吟娜在绒花课程上协助教学。朱万婷 供图
乡音译策破壁垒,烟火润物促通途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讲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的困境曾让我焦虑不已。宣传册在集市上被人们随手丢弃,专业术语的解释让老农们眉头紧锁,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挫败。然而,团队的智慧和创新让局面迎来了转机。我们推出了“政策竞答套圈圈”游戏,用亲切的方言编成竞答题,以日常生活用品如洗洁精、蔬菜、鸡蛋等作为奖品。村民们瞬间被吸引,为了“孩子在各个阶段能领多少补贴”争得面红耳赤。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基层工作需要将严肃的“文件话”转化为充满生活气息的“烟火气”。
图为吕吟娜在摆摊活动中帮助村民写暖心留言。朱万婷 供图
在均荣村和水美村走访特困户时,我们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定制“政策包”。为家中孩子所处的学习阶段,精准匹配他们能够申请到的补助。当沉默寡言的叔伯们紧紧攥着材料,连声道谢时,我深切感受到政策落地生根的强大力量。每一次耐心的讲解,都如同在黑暗中点燃的一盏明灯,为乡村家庭带来希望的光芒,为孩子们的梦想推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我也深刻读懂了“精准”二字的分量,政策的温度,就在于抵达人心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吕吟娜与实践队成员走访贫困家庭。邱贤耀 供图
特困帮扶显温度,村民共情见真心
千官镇给予我的馈赠,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每次入户走访时,村民们热情地端来一杯杯沁人心脾的茶水,拿出自己亲手采摘的荔枝和黄皮,那真挚的笑容和淳朴的举动,瞬间击碎了我对“农村空心化”的刻板印象。这里,涌动着坚韧而温暖的生命力,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灵。
在村委座谈会上,书记用带着浓郁乡音的方言,向我们讲述着村里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政策的普及度。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年路通了、网有了,可最缺的是年轻人回来。”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敲醒了我。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输血”,更迫切地呼唤青春的“回流”。
图为吕吟娜参与村委座谈会。邱贤耀 供图
晨昏奋斗聚微光,告别珍藏暖心房
团队的力量,是此次千官之行最坚实的支撑。从晨曦微露到星斗满天,我们在千官镇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奋斗的足迹。烈日下,我们走村串户,深入调研;深夜里,我们埋头备课,精心准备;活动前,我们紧张筹备,全力以赴。伙伴们之间无言的支持与默契的配合,让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当困难如同暴风雨般袭来时,团队便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也能稳步向前。
最后一天告别时,平常班上最腼腆的女孩,小心翼翼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绒花作品递到我手中,轻声说出一句“老师你们明年还要来”;无意见瞧见一位男同学将我们每位老师的名字和所担任的职务,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写在他的小本子上,仿佛要将这短暂的相遇永远珍藏。那一刻,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裹挟着酸涩直冲眼眶。我突然明白,“三下乡”的意义不仅在于我们为乡村带去了什么,更在于我们从这片土地上收获了什么——那是被需要的幸福,是被记住的感动,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返程的车停在每天去上课的必经之路上,我站在千官镇的晨曦中,深情回望,黄皮果的酸甜滋味仍在舌尖萦绕,孩子们纯净的求知眼神、村民质朴而真诚的感谢、伙伴们并肩奋斗的汗水,都成为我心中无比珍贵的收获。这趟与千官镇的山海之约,让我真切地看到了中国最真实的肌理,触摸到了时代最温暖的脉搏。
图为政青春公共服务实践队成员在千官镇大合照。邱贤耀 供图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境界,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上尽情挥洒青春的笔墨。因为那些在田间地头播撒的希望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那些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终会绽放出璀璨的芳华。千官镇的风雨洗礼,赋予了我前行的勇气。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带着这份泥土的芬芳,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深入到祖国每一处需要我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的青春有一段刻骨铭心又滚烫的烙印,这段旅程是这个盛夏,乃至往后无数个盛夏里,让我一想起来就心头发烫的“戒断反应”,是刻在记忆里的甜。十天的时间,如此短暂,短到刚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就要匆匆告别;十天的时光,又如此漫长,长到足以重塑我对“实践”二字的深刻理解。青春在磨砺中绽放光彩,人生在奋斗中实现升华。这趟千官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这一代人书写时代答卷的崭新起点。(作者:吕吟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吟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