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高韵佳)一碗热气腾腾的月山米粉,承载着湘乡人的乡愁,也寄托着乡村振兴。7月12日至7月18日,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粉润湘情”调研实践团走进湘乡市月山镇,深入调研当地米粉发展现状,探索普惠金融助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田间车间问需求
月山镇素有“米粉之乡”美誉,全镇米粉年产值超亿元,但团队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研了解到小微企业、家庭作坊普遍面临融资难、技术升级资金短缺等问题。实践团走访镇内2个米粉稻主要种植基地(金坪村、洪海村),1家米粉稻加工企业(稷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农户、企业主面对面交流。“部分农户对贷款有畏难心理,宁愿欠账也不愿走流程。”稷穗农业负责人彭总坦言,企业亟需更灵活的金融支持。团队成员结合金融专业知识,梳理出产业链上下游的信贷需求、保险保障等金融痛点,为后续制定精准帮扶方案提供参考。
团队成员采访稷穗农业负责人彭鹏
普惠金融开“药方”
针对调研结果,实践团与湘乡农村商业行月山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月山支行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政府与银行目前对米粉产业链提供的金融支持。当前,银行已经开发出“米粉贷”特色信贷产品、推广“银行+合作社+农户”联保模式、引入供应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设备升级。团队成员认真翻阅银行特色信贷产品手册,队员唐吴琦表示:“月山米粉产业集聚度高,政府及银行全力通过普惠金融打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闭环,降低产业的融资成本。”团队还积极为当地农户开展金融培训,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帮助农户理解政策,助力普惠金融有效落地。
团队成员采访农商银行月山支行客户经理邓禄萱
政策落地见实效
在深入调研月山镇米粉产业过程中,实践团专程走访了月山镇人民政府,与副镇长李波等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针对产业特点,团队了解到政府构建了多层次保障体系,积极响应中央政策推行惠民惠农“一卡通”管理机制:惠农补贴按面积核算,种植补贴统一整合,从申报到到账全部留痕。团队调研总结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更让广大米粉稻种植户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为产业链源头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从课堂到田野,这群湖工商的“00”后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普惠金融不仅是激活传统产业的那把“钥匙”,更是连接政府、企业与农户的“纽带”,只有金融活水滴灌到产业链各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小米粉”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愿景。这次实践也让年轻学子们收获了“沾泥水、带露珠”的成长体验,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韵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