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赵律迪 杨琪 李诺)“我的幸福泡泡里有遛小狗时它摇尾巴的样子,还有爸爸妈妈每天平安回家!”7月的襄阳市尹集乡青龙村,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的支教教室里,二年级学生黄雨昕举着自己的画作,脆生生地分享着心中的幸福。
近日,志愿者赵律迪为村里27名一二年级小学生带来了一堂特殊的心理课——“觉察我的幸福泡泡”,用动画、绘画与心理学知识,引导孩子们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志愿者讲解 赵律迪摄
志愿者为每个孩子分发了画纸与彩笔,结合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鼓励他们把心中的幸福瞬间画成一个个彩色泡泡。有的孩子用稚嫩的笔触画下“牵着小狗在村口散步”,小狗的尾巴被涂成彩虹色;有的孩子在泡泡里写下“爸爸妈妈平平安安”,旁边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还有孩子特意把志愿者老师画进泡泡,旁边标注“上老师的课”……27幅画作里,“去主题公园”“和同桌聊天”“吃到甜甜的西瓜”等朴素愿望,勾勒出乡村孩子最纯真的幸福图景。
图为志愿者赵律迪在为学生们讲解PERMA心理模型 李诺摄
一张画纸,呈现的是孩子的涂鸦,却展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知。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始终认为,乡村教育不应止步于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这堂“幸福泡泡”心理课,正是通过贴近孩子认知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在平凡日常中汲取温暖与力量。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幸福泡泡” 杨琪摄
从动画片段里的童趣共鸣,到画笔之下的真情流露,这堂心理课恰似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觉察幸福”的意识,这份对幸福的敏锐感知,终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行囊。据悉,后续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将依托襄城区青龙村村委会的支持,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力求通过暑期课程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