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童子芩、刘璇、谭佳音、贺茂皓)7月12日,在湖南省浏阳市澄潭江镇吾田完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浏夏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为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以《甲骨文里的田园趣》为主题,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课。当甲骨文遇上动画片,乡村课堂焕发出新活力。
图为童子芩给学生们展示甲骨文 图片来源:刘璇
课堂上,“浏夏吾行”实践团成员童子芩老师以经典动画角色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对照、趣味讲解,向孩子们展示了“日”“月”“山”“水”等常见甲骨文的象形特征。当屏幕上动画形象的轮廓与3000年前的古老文字逐渐重合,孩子们发出惊叹:“原来汉字是从画变来的!”课程还设计了“甲骨文——现代汉字连线挑战”互动环节,学生们争相举手参与,在游戏中快速掌握了汉字演变规律。课程将语言文字教学与美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图为学生正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图片来源:刘璇
为加深理解,课堂特别设置彩泥拼字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将五色彩泥搓、捏、拼成“禾”“木”“鱼”等甲骨文字。一名学生举着作品兴奋地说:“捏的‘羊’字真的有两只角!”通过触觉与视觉的双重体验,抽象的汉字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图为学生的作品 图片来源:刘璇
通过动手实践,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演变规律,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现场展示的作品中,一份份充满童真又不失严谨的彩泥甲骨文,正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碰撞出的火花。
图为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图片来源:刘璇
该活动是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动实践,大学生们用专业特长服务乡村教育,在基层历练中彰显青春担当。“用青年视角解读古老文字,能让推普工作更接地气。”“浏夏吾行”团队负责人介绍,后续两天还将开展“方言与普通话对话”“红色经典诵读”等系列课程,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辐射带动村民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佳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