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童行,科普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5-07-22 16: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通讯员 彭旭阳 沈微 孙天成)科学普及是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烛光童行”志愿服务队的30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书香林苑社区和融创宸院社区,为小朋友们带来科普知识的盛宴。

七彩科普夜点亮孩子科学梦

7月17日晚,“烛光童行”志愿服务队在雁塔区杜城街道书香林苑社区成功举办“七彩科普夜”主题科普展。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和小朋友热情参与,在互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作为“七彩假期”系列的重要实践,本次科普展精心设计了心理、安全、物理、化学四大科普板块。

活动伊始,志愿者唐悠然通过“情绪百宝箱”心理游戏,邀请孩子们模仿动画角色表达不同情绪,在趣味互动中引导他们认识、接纳内心感受。现场的气氛随着游戏的进行逐渐升温,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随后,安全科普板块的环节拉开帷幕。志愿者张云涛摇身一变成为“生活安全导师”,教大家利用家中常见物品制作应急灭火装置。他现场演示:将适量小苏打装入带盖塑料瓶,倒入白醋后迅速拧紧瓶盖。瓶内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压力骤增,对准蜡烛火焰根部

喷射,火焰瞬间熄灭。

火灾发生时如何逃生?张老师教大家就地取材。“关键时刻,结实的床单、窗帘,甚至几件厚T恤都能救命!”他拿起一件长袖T恤,演示如何快速撕开连接成长条,并教给孩子们一种简易牢固的布条打结法。“一定要多打几个死结,连接处重叠要长,最后用力拉紧!”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自制“生命绳”的可靠性,张老师邀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大挑战”。

为什么洗澡后会感觉很凉快?微波炉背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志愿者靳生亮将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与蒸发吸热、虹吸现象及表面张力等物理知识联系,引导孩子们发现“物理在身边”。生活中不仅有物理知识,还处处存在着化学知识。主讲人袁润秦向小朋友们提问:养鱼为何要晒水?煮饺子加盐的作用?撒盐是否真的能融雪?贴近生活的讲解让听众恍然大悟。

小朋友们参与“喷雾作画”化学实验(唐悠然供图)

除了理论化学知识,压轴的化学实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火焰掌”上手燃烧无恙、“大象牙膏”泡沫喷涌似火山、“法老之蛇”沙中生长、“喷雾作画”隐形字显影。每个实验都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实验负责人胡嘉欣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互动课堂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科普展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合影

科普新芽,精神成长

在本次“七彩假期”青少年成长营中,大学生志愿者们准备了丰富的科学课程,为小朋友们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水的三态、自制泡泡、水果电池等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演示,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小朋友们围在一起,目不转睛地观察每一个实验步骤,不时发出惊叹声和掌声。

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亲手操作(王禾雯欣供图)

志愿者袁润秦讲到原电池原理时,教室突然响起清脆的童声:“老师!电是先用涡轮机制造高压电,再在高压站转成低压电输送到家里!”袁润秦感到惊喜——他本以为要解释基础概念,却意外发现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早已超出想象。课后他翻看教案时还在感慨:“原来那些科普绘本和纪录片,真的在他们心里埋下了知识的种子。”

志愿者给小朋友们演示实验(张靖凡供图)

在“科学家精神分享”课程中,志愿者刘言蹊发现雷怡歆小朋友的绘画十分精美,邀请她上台展示。画上画着烈日炎炎下袁隆平爷爷在稻田里辛勤耕作的场景,甚至画出了袁隆平爷爷头上的汗滴,“从袁隆平爷爷身上我学到遇到问题要敢于探索、不畏挑战”。志愿者刘言蹊对于科普有了新的定义:“科普的意义,不只是让孩子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本次科普进社区活动,其初心即为让孩子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让他们的疑问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而言,他们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想,也让自己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