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罗晓旋、梁淑仪、戴金婉)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春风吹遍梅州大埔,佛山大学法学院法韵乡谣实践队带着精心筹备的环保课程走进大埔中学。这场以“绘就绿色画卷,共筑生态未来”为主题的义教活动,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大埔中学的大埔学子心中悄然扎根。
对比之间见深意,生态意识初觉醒
“同样的河流,为何一条清澈见底,一条浑浊发臭?”课堂伊始,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发学生热议。清澈河流里的游鱼与浑浊河面上的垃圾、茂密森林的郁郁葱葱与砍伐后树桩的满目疮痍,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孩子们陷入沉思。
紧接着播放的“全国城市垃圾分类成效”短视频,用真实案例展现环保行动的力量:从垃圾围城到垃圾分类后的整洁街道,从雾霾锁城到蓝天重现。“原来我们的一个小举动,能让家乡变这么美!”学生小李的感叹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图为实践队队员开展课程讲解
关键词里学门道,环保政策不遥远
在生态时事小课堂,队员们化繁为简解读政策:用“家庭收支”类比“碳中和”,收入(碳吸收)与支出(碳排放)平衡的道理让同学们听完马上领会到“碳中和”与“碳排放”等概念的实际含义;讲“青山绿水工程”时,塞罕坝从荒漠到林海的蜕变故事,让孩子们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
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学生守护湿地、长沙长郡开福中学师生植树护绿的故事,更让大家看到同龄人的力量。“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学生们的眼神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图为队员们简读政策
分类游戏显身手,环保知识活学用
“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电池是不是都有害?”随着队员们一声令下,“环保小卫士”分类竞赛拉开帷幕。四个A4纸折成的立体垃圾桶前,学生们争相传阅写有生活垃圾的卡片,时而因投对得分欢呼,时而为争议问题激烈讨论。
游戏环节结束后,队员们对“1号电池无汞属其他垃圾”等易错知识点进行解析。此外,还特别结合大埔本地实际情况举例说明:“我们常见的客家娘酒酒瓶,需洗净后作为可回收物处理。”这种贴近实际的讲解方式使相关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图为同学们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
绿色承诺落笔尖,家校联动传理念
最后环节,“绿色行动卡”上写满了孩子们的郑重承诺:“每天倒垃圾时做好分类”“要多乘坐公共交通”“周末去江边捡垃圾”……这些朴素的文字里,藏着守护家乡山水的决心。
队员们还布置了“家庭环保任务”,鼓励孩子们用照片记录家人的环保瞬间。“生态时事记心间,垃圾分类要做好”的口诀声中,活动落下帷幕,但环保的接力才刚刚开始。
图为同学们记录环保瞬间
佛山大学法学院法韵乡谣实践队的义教之行,不仅让“百千万工程”中的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更让孩子们懂得:守护大埔的青山绿水,每个小小的行动都算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志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